最近国际上传来三大消息:
第一个消息:
据《观察者网》援引彭博社消息称,知情人士透露,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已向一个名为“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的组织捐款,该委员会致力于支持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报道指出,这是马斯克在美国政治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捐款的具体金额尚未明确,但知情人士表示,数额“相当可观”。接下来,“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将必须公开其捐赠者名单。据彭博社称,马斯克目前以2636亿美元的净资产位居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榜首。
马斯克的举动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作为一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家,他应该保持政治中立,避免将个人或企业的利益与特定政治势力捆绑在一起。另一方面,也有人赞赏他的勇气和担当,认为他在关键时刻敢于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为公众树立了敢于发声的榜样。他在大选期间的言论和行动,显然对选情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他选择支持特朗普,并通过推特等平台积极表达立场,那么特朗普的胜算将会显著增加。
此前,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表示,除非共和党在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否则美国将面临严峻局面。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尽管马斯克明确表达了对拜登的不满,但他尚未公开支持拜登的竞争对手、前总统特朗普。该网站还提到,今年3月,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并未排除支持特朗普的可能性。马斯克在采访中说:“在最后阶段,我可能会支持一位候选人。但我还不确定。”他进一步指出:“我希望在选举前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如果我决定支持某位候选人,我会详细解释我的理由。”
第二个消息:
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伊拉克议会财政委员会成员穆恩·卡迪米向伊拉克卫星电视频道“AlForat”透露,伊拉克因受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指令,不得不暂时停止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贸易结算。在一份媒体声明中,他表示,美联储以交易中存在违规和问题为由,要求伊拉克停止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卡迪米还补充说,伊拉克中央银行的许多决定都是在美联储的强行干预下做出的。他指出,伊拉克央行的业务很大程度上受美国指令影响,而这些指令通常以行政、金融和反恐为理由。
伊拉克被迫宣布暂停使用人民币直接结算。这一决策虽然在外界压力下作出,但也反映了伊拉克面对国际压力的无奈与困境。对于伊拉克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货币结算的问题,更是对其主权和经济自主性的严峻考验。此举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许多人开始质疑美元霸权的合理性,担忧这种单边强制行为可能会对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对伊拉克表示同情,同时对美联储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美国一直致力于维持美元作为主要结算货币的地位,而中国则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两国在这一问题上各有侧重,没有绝对的对错。美联储向伊拉克施压,迫使伊拉克央行放弃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金融战争。伊拉克由于其大部分石油贸易收入存放在美联储,表面上显得必须接受美联储的广泛控制。当美联储以所谓的“交易违规”为由,要求伊拉克停止人民币结算时,伊拉克为了确保其贸易收入的安全,不得不遵从美联储的指示。
第三个消息:
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伊利·拉特纳表示,目前一些“印太地区”国家在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时,越来越多地采取主动行动来对抗中国。他还特别提到日本和菲律宾等国,称对于这些国家近期的一些举动,美国“感到鼓舞”。《南华早报》在报道中解读称,拉特纳此言是在赞扬这些国家在“抗中”方面开始减少对美国领导的依赖。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宣称,三大消息:特朗普等来强援!人民币结算被叫停?中方担心的事发生了东亚和欧洲的安全“不可分割”,公开在亚太地区挑动阵营对抗,鼓动新冷战的小圈子。
在看似平静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发布的《华盛顿宣言》中暗流涌动,一场关于“中国角色”的舆论风暴正在酝酿。这份原本关注北约内部事务的文件,意外地将中国推向了舆论的中心。宣言中14次提及中国,每次都传递出某种“特别关注”的信号。从“挑战”到“系统性威胁”,再到如今的“决定性推动者”,这些措辞的不断升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猜测。北约对中国的指责集中在其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技术,甚至被冠以“幕后黑手”的称号。
北约近日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再次强调中国带来的“系统性挑战”。声明中指责中国对俄罗斯提供援助,称中国进行“恶意网络活动”和“传播虚假信息”,并威胁中国将为此“付出代价”。此外,声明还明确表示北约将寻求扩大与地区国家的合作对话,这显然是一个信号,表明北约计划将其影响力扩展至亚洲,对抗中国。
近年来,美国推动北约国家派遣军机参与所谓的南海航行自由行动,穿越重要海峡,这表明北约已经实际介入了亚洲事务。这些举动无疑显示出北约在亚洲地区的战略意图,试图通过扩大军事存在来对抗中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