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炸裂成绩怎么来?跟了他8年的记者这样讲述

2024-12-13 5:39:50 投资策略 朵宁

苏炳添炸裂成绩怎么来?跟了他8年的记者这样讲述

  深度| 新浪体育 #东京奥运   在8月1日有些闷热的日本东京国立竞技场上,苏炳添在男子百米复赛中,跑出了震惊世界的成绩——9秒83。   他打破了亚洲纪录;他是电子计时和风波测风仪出现之后,第一个进入奥运会决赛的亚洲人;9秒83的成绩可以排在男子百米历史成绩的第12位。   当然,2小时后的第二枪,他也进入了9秒区,以9秒98获得了世界第六的成绩,震得所有现场的中国记者外焦里嫩。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发生的?现场出了什么事情?   01 成绩一出来现场轰动   “啊——”“哇——”   当9秒81的第一次成绩出来后,现场的记者、解说、各国田径队的相关人员,集体在看台上爆发出了惊叹声。   当然后来这个速度被电子计时更正为了9秒83,但也足够令人震惊。   男子百米复赛一共有3场,前两场虽然也很精彩,但是并没有出现这种集体的、不由自主的赞赏。   要知道,东京奥运会是无观众的比赛,在场的记者大都见多识广,9秒9几、9秒8几的田径百米成绩也都屡见不鲜了。   但是复赛跑出了9秒83,而且跑出这个成绩的主人公还是一个黄种人、小个子。   将近1000人的叹服声音,在有些空旷的东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回荡。   苏炳添在跑道上躺倒怒吼,尽情地释放了自己。   2015年,苏炳添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还说:“(成绩提升)0.01秒太重要了,破10也是0.01秒,我进世锦赛决赛也是赢在0.01秒。”   但是这次却是0.08秒,他的最好成绩一下提升了0.08秒。   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达到了进入奥运会决赛的目标,而且把亚洲纪录一下子从9秒9区提高到了9秒8区。   按照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的情况,苏炳添当时在复赛跑出9秒99后,还是经过了混合采访区,喊了几声加油的。   但是东京的赛场过道安排的混采区较远,所以运动员有单独的通道,可以绕道离开。   新闻官一会走了过来,告诉等待在混合区的中国记者们,“苏不会来了,他决赛后才会走这里。”   回到笔者在新闻中心的工位上,好几位朋友问我,苏炳添决赛会不会放大卫星。   我当时回复说不知道,因为我都不知道他怎么能跑到这个速度的。   现在和2013年到2016年的周期不一样,那时候,去现场采访的机会多,和苏炳添的交流也多。   因此可以总结出苏炳添的一些变化,比如“右脚起跑变左脚、提高启动蹬地稳定性、跑鞋的鞋钉前移、去美国的佛罗里达IMG集训中心外训”等等。   但是这两年因为疫情的缘故,选手都在国内被封闭,很难有看到他们训练和深入交流的机会。   笔者最后一次现场看到苏炳添的训练,知道他的改进,是外教亨廷顿给他的那把皮尺,还有从荷兰请来的体能教练给他稳定出发姿势,等等。      但是这些东西都是3年前,上海钻石联赛时发生的事情了。   亚运会,不过是这些小改进的延续。   要知道,苏炳添从2013年的10秒04到2015年的9秒99用了3年。   从9秒99到2018年的9秒91用了4年。   而他现在又用3年,在31岁,以往被中国人认为运动员开始跌成绩的“高龄”,达到了一个让人以前想也不敢想的高峰。   这现实,充满了问号。   可惜,因为赛后混合采访区限定人数,笔者在看台上看完比赛再下来,未能获得直接向苏炳添提问的机会。   而现场的记者也没有问他,亚运会后这三年的训练变化到底出在哪里,最后错过了探求这一问题的机会。   我们只是知道,中国田径队也像当初给刘翔进行保障一样,给苏炳添提供了很好的营养师、体能训练师和康复保障人员。   熟悉苏炳添的人透露说,“他有一个很好的运动医生朱志勇,可以帮助苏炳添进行恢复……”   02 日本记者的感慨   在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这些赛场,笔者不止一次被日本记者围住,被问到令人感受到中国体育强大的幸福问题。   2015年,苏炳添第一次跑出9秒99的时候,在鸟巢,几乎每天都有日本记者问苏炳添说了什么,以及他究竟是怎么跑进9秒的,有什么训练秘密。   训练秘密我们肯定不知道,但是混合采访区里的东西,可以给他们讲讲。   在和日本记者的交流中才知道,苏炳添的那个荷兰训练师也曾经帮助日本的百米选手萨尼-布朗进行过训练;苏炳添在佛罗里达IMG训练的时候,他的体能师,也曾经帮助过锦织圭。   在8月1日这个夜晚的日本国立竞技场,日本记者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死国一”(太厉害了,太牛了),而且还会在前面加上一个语气助词,“美掐哭掐死国一”。   “美掐哭掐”这个词一般形容乱七八糟,不知道怎么整理,引申为不知道如何说起。   比如房间里“美掐哭掐”,就是房间乱的一团糟,没法整理。   放在“死国一”前面,表达的语气就是“牛到令人语无伦次”的意思。   日本东京的一名记者对新浪体育说:“日本未来10年没有人能跑出这样的成绩,目前日本没有人有苏炳添的这种爆发力。”   其实中日之间,包括韩国,都有类似的情节存在,我们也对日本和韩国的世界级体育明星耳熟能详,感到钦佩。比如羽生结弦、桃田贤斗或者当年的北岛康介等等。   日本这个国家的国民性有个特点,崇拜强大者,愿意和强者靠近。   当谈到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的时候,日本可以眉飞色舞,认为中国的荣耀也是日本的荣耀、东方的荣耀,自己也是东亚文明的一部分。   到了近代,中国落后了,日本就不提了,认为自己脱亚入欧,是欧洲文明的一部分了。   所以当苏炳添强大后,日本上下都是与有荣焉的。这时候都觉得是黄种人战胜了欧洲人和非洲有色人种选手,是整个亚洲的骄傲。   在日本媒体下面的留言中,几乎95%都是对苏炳添的惊叹和赞扬。   随便找一篇关于苏炳添的文章看,下面的留言就是——   “日本人也不得不称赞,太棒了。决赛的其他选手都是在短跑上优秀的黑人选手,能够在黑人之外跑出9秒83太厉害了,这是历史性的伟大成绩,苏选手是超越了人种和国籍的存在。”   “决赛第六,太精彩了,能够连续跑进9秒,日本好不容易才打破10秒的壁垒,但是没人能够连续破9秒区,他的这个能力是怎么锻炼出来的啊。”   “作为外行真是感受到了冲击,31岁只隔了2个小时很难恢复体能,但是亚洲人复赛不进入前两名就很难进入决赛。如果中间有6个小时的话,也许会更好。苏先手的表现证明了亚洲人能够战斗,并给与了我梦想,这真是太棒了。”   “这要是日本人,早就疯狂了吧。到目前为止,也就是国内小比赛每个人跑一次9秒区,媒体就各种吹,看看和苏选手已经是次元的不同。相隔2小时2次跑进9秒区,这才是世界级的选手。”   “苏选手才1米73,这样的身材并不令人觉得有多强大,但是实际上看到的却是跟子弹一样。”   当然,关于中国媒体上苏炳添喜欢《七龙珠》,赛后爆气的动作类似小悟空的描写,也被日本报纸原封不动地搬了过去。   到本文截稿时为止,关于苏炳添这场比赛的日文媒体稿件,达到了70篇之多。   03 我们来分析一个为什么   为什么!怎么可能?   苏炳添这个成绩带来的惊诧,至今其实没有具体的答案。   在跑出9秒83之后,笔者在媒体中心和前中国男子百米纪录保持者、曾经和苏炳添同台竞技的张培萌联系,问了他同样的问题。   张培萌和我说:“传奇没有为什么,就是牛X。”   这个不科学,现在当教练的张培萌还是应该给点实际的分析才好。   随后,张培萌说了下面这三句:“对短跑的领悟,对肌肉的支配,对节奏的把握。”   确实,在最近几年的训练中,虽然看着苏炳添跟着外教在短跑跨越组,但是感觉上,外教对于苏炳添的工作似乎只是提醒和建议。   苏炳添已经知道自己怎么练,自己缺什么。他对于短跑的理解领悟,使得他更进了一步。   这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一开始都是跟着师父练武功,最后也能很厉害。但要是想成为一代宗师,似乎一定要自创一套武功。   至于肌肉的支配调动,节奏的把握,这些都是经验。   2013年前,中国短跑很少有机会出国去比赛,而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后,苏炳添由于成绩的提高,参加钻石联赛等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他对于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每个对手的实力情况,也有了很深的了解。   如何发挥自己的起跑和途中跑,不被对手的节奏带走。怎么样克服跑过70米后的身体僵硬,如何带着这种僵硬跑完这最后的30米。   这些人生历练的凝缩,最终促成了他的成绩吧。   此外,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奥林匹克体育场)号称有一条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高科技快速跑道。   这条跑道的塑胶地垫薄厚均匀,据日本自己宣传说非常容易出成绩,而且替换保养非常好。   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个人的身体状态调整。苏炳添在8月1日的这个夜晚,获得了他混合采访区里说的,那种前所未有的“脚感”。   早在2016年,苏炳添和笔者聊天的时候,就不止一次表明,会在里约奥运会后退役。   然后,他把自己的退役时间推迟到了2017年全运会后。而到2018年爆发出9秒91和9秒92,退役这个词就不再被提及了。   因为苏炳添已经找到了一条延续自己运动生命,在接近30岁依旧提高自己运动成绩的正确道路。   他所在的学校暨南大学也给了苏炳添很大的支持,让他可以安心去为国出力。   所以,赛后,日本媒体《每日体育》评价说,“苏炳添是亚洲跑的最快的教授、文武双全。”还挺会总结的。   最后,我们听听苏炳添自己是怎么说的——   “今天这种情况下,首先是气氛,天时地利人和,对手对我的刺激,精神面貌,不是随便可以跑出来的。我目前的实力是极限,如果说完美的话,如果最后10米我不僵,能够很平顺的跑出去,也许能够出9秒7几。但是这个对于我来说很难做到,不可能跑到完美了。”   “今天,我能够有这样的成绩,也是无数的前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非常感谢谢震业和张培萌,正因为他们跟我属于同一个时代,我们才能互相促进,一起进步。2014年之后,中国短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国训练,我们确实是第一波受惠的。在此之前,中国短跑从没有想过破10秒,谢震业没想到破20秒,但是我们进入了世锦赛决赛,我还进入了奥运会的决赛。”      “对于我和谢震业张培萌,我们这一代已经做到了我们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这一代很难拿奖牌或者奥运冠军,那要看下一代。现在的年轻人借鉴我们的训练手段,肯定会有适合他们的部分存在,这是对中国田径最后最好的祝愿。我不会再给自己有太多目标了,我就是快乐享受田径,我不会再给自己(个人),设太高的目标了。”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新浪体育微信公众号:sports_sina)   (周超发自日本东京)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