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专访奥运小将

2024-12-14 5:18:29 股市动态 莹合

[面对面]专访奥运小将

  央视网消息:   见到丁宁,是在北京体育总局的乒乓球训练馆里。伦敦奥运会结束后,虽然没有恢复训练,但是丁宁每天还会来这里练练身体,练练发球。自认为是削球手的古兵一上来就和丁宁切磋上球技。   丁宁:你确定你这是削球吗?   主持人:这不是削球吗?还行吗?   丁宁:行的,但您这好象是搓球。   主持人:削球是什么意思呢?   丁宁:削球是要退下去的,就是我拉你削那叫削球,你在这边只是搓球而已。   主持人:这叫搓球?   丁宁:对。   主持人:我一直以为这叫削球。我看看你经典的发球,下蹲式发球,我没见你这么发球,在比赛的时候。   下蹲砍式发球,乒乓球运动发球的一种。这种发球旋转较强,变化多,而且冲力大,对方往往难以适应甚至直接失误,但是下蹲砍式发球对腿部力量要求很高,因此大多被男运动员采用。在世界乒坛上,主要采用这种发球方式的女选手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丁宁,另一个是已经退役的日本选手福冈春菜。   主持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一种发球?   丁宁:从改成无遮挡发球开始,就是因为乒乓球规则改变以后,发球不允许遮挡之后开始发这个球。   主持人:那这个球按照规则来讲的话适合吗?   丁宁:适合啊。   让丁宁没有想到,下蹲砍式发球这个秘密武器,却成了伦敦奥运会上,阻碍她迈向成功的最大障碍。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半决赛中,丁宁对阵新加坡选手冯天薇,丁宁赖以成名的下蹲砍式发球两次被裁判判罚违例,导致被罚两分,这已经不是丁宁在本届奥运会中第一次遭遇发球违例被判罚分的情况。   主持人:但他为什么会判呢?   丁宁:这个判不是说发球,乒乓球有规定就是你抛球要抛到高度16公分。   主持人:16公分吗?高于台面?   丁宁:对,当然不可能是你发的时候拿着尺子给你量,他是一种目测的感觉,一种判断吧。   主持人:你既然知道有这种规则,当时有了这样一种规定之后为什么还要练这样的发球?   丁宁:这个发球本身是没有错误的,无论你练哪一种发球你总得抛球,都是要抛球,只是你无论发什么球他只是看你的抛球,或者是斜度这种判法,而不是针对任何一种发球都一样,你练哪一种发球都一样。   主持人:那为什么不能变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方式去发球?去比赛?这样可能风险更小。   丁宁:物以稀为贵。一个东西越少出现的话,在比赛当中可能杀伤力就会越大。他不知道,他没见过。当他不知道或者没见过的时候,他肯定在处理上就会差很多。   主持人:但是只有你去适应规则,不能规则来适应你,你也明白这一点?   丁宁:对,所以在决赛中我并没有用下蹲,我发的正手,但是我发正手他也判我了,那我就没法了。   回顾伦敦奥运乒乓球女单决赛,丁宁迎战队友李晓霞,裁判意外的成为了比赛的主角,先后3次判罚丁宁发球违例,直接判罚4分。   主持人:但是有人也质疑,如果说你实力真强的话,即使判罚一两个球也无所谓,还是应该有实力拿下的。   丁宁:我虽然实力很强,但是我跟晓霞,我们几个主力之间的水平都是相差无几的,不可能相差太多。我觉得再有一个就是说,其实表面看是1分发球的判罚,但是其实从我们自己来算可不是1分,而是2分,甚至于3分。你想8:6,如果这1分我发球,如果我赢了是8:7,但他判我1分是9:6,我是落后了3分,我们经常说这1分球,可以影响这一场比赛,这一场比赛的胜负可能都是由你这1分打出来开始的,就是改变了。   主持人:所以当时心里特委屈是吗?   丁宁:有点可惜。   主持人:可惜什么呢?   丁宁:因为觉得可能这场比赛,其实应该可以奉献给大家一场非常精彩的对决,我觉得无论输赢我们都是队友,我觉得都会去接受,很正常的一种心态去接受,但是最后没有想到是以这种方式来结束的。   2012年,8月3日,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国选手李晓霞战胜队友丁宁,夺得金牌。而在赛后,丁宁拒绝与李晓霞握手,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主持人:你看过有些人在网上的评论吗?他们觉得丁宁是不是太在乎这块金牌了?   丁宁:我肯定在乎,我肯定希望去争取这块金牌,但是我不知道他们所谓的在乎是什么?   主持人:就是因为这块金牌好像做出了一些他们不理解的举动?   丁宁:什么举动?   主持人:你没有看过一些评论吗?   丁宁:没有太去关注这些方面的。   主持人:因为比赛之后,在单打结束以后大家都会觉得不管怎么说金牌是在中国队手里,场上是对手,但是场下一定是朋友。但是我们看到是,你并没有像大家想象中和李晓霞一块去拥抱,一块拿着中国的国旗在现场。   丁宁:当时我记得跟她握完手之后我就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了下去,当我再起来的时候,我就没有看见晓霞,我不知道她在哪。   主持人:如果你当时没有看到李晓霞,为什么在领奖的时候,站在领奖台上,人们只看到了你和第三名铜牌在握手?   丁宁:我想可能是大家有点误会这件事情了。   主持人:误会在哪?   丁宁:第三名是先上台的,亚军的人先去跟铜牌得奖的去握手,而冠军是跟两个人握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直是乒乓球队的一种习惯。   主持人:在很多人眼里,会觉得丁宁可能在内心还是存在着隔阂。   丁宁:其实我觉得不会,因为我觉得我和晓霞当然在场上是对手,但是我们平时是朋友,而且我们当时也还要打团体赛。   1990年,丁宁出生在黑龙江大庆,母亲曾经是篮球运动员,父亲是短道速滑运动员,当丁宁还只有5岁的时候,母亲把她带到了自己单位里一个乒乓球室,打那以后,丁宁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乒乓球,她的童年和其他从体育运动的孩子一样,每天都是在训练、比赛中度过,陪伴在丁宁身边的是严厉、严格的母亲高凤梅。   丁宁:我感觉她在我小的时候,对我在训练方面要求确实非常严,就是有一次训练,被人家一下把这球拍打到这个地方。   主持人:怎么会打到那儿呢?   丁宁:那时候很小嘛,就是捡球,回来到球台,这边可能一扑,因为那时候场地可能没有那么大,一扑一拉球板就打到我这个媚骨这块,直接就豁开一口,当时就感觉往下流血。当时我妈下午就来看我了,看到我,我妈说看到我说,没事儿,这怕啥,这没事儿,说我们打篮球一滑就是一下,没事儿没事儿,你这可以坚持训练。   主持人:那时候是不是特别恨妈妈?   丁宁:当时我就想我这都豁一口了,还得练啊。然后就是说,这边蒙着纱布然后练都看不清球了,因为只有一只眼睛的话,那个球是看不清的,但是我慢慢长大了,我能够理解我妈妈。   2000年,一次机遇降落在了她的身上,当时北京队挑选苗子队员,选拔赛中,作风泼辣、不畏强手的丁宁被当时北京队的教练周树森看中,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运动员,从黑龙江到北京,她远离家乡,开始了集体生活,那个时侯,丁宁还不满10岁。   主持人:你那时候也特期盼和爸爸妈妈能够在一起是吗,能够享受家庭的温馨?   丁宁:对,就是会很想家。   主持人:想的时候怎么办,电话有时候不可能去说?   丁宁:就是很想嘛,但是对于当时我来讲,我确实没什么办法,我不能说回家,因为我当时在北京,也不能够回家。   主持人:那个时候可能是最难受的时候。   丁宁:对,也有一些队友可能都会抱着妈妈,就说别走你别走,我也会说,要不然妈你能不能再待一天,或者是什么。但是我一般都到最后不会哭,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哭我妈心里更难受,所以就不会哭。   主持人:那时候有没有想过一种方式,又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又可以练自己喜爱的运动,不用像那样分隔两地的思念那种痛苦?   丁宁:我觉得不太可能,不太可能。因为你想要去获得一些东西,你肯定要失去一些东西。   在北京队训练了3年之后,丁宁进入的国家青年队,2005年进入国家队,2007年争取到了世乒赛的参赛资格,2009年,她更是力压张怡宁,第一个拿到世乒赛单打资格。球风和外表一样帅气,眉宇间具有豪爽自信,球迷们也给丁宁起了个“大宝贝”的绰号,而她也是乒乓球队的活跃分子,即便是在训练场上,你也总可以看到她的笑容。   主持人:其实你有点男孩气,我觉得,有点那种大大咧咧豪爽的性格。   丁宁:对。   主持人:生活中也是这样吗?   丁宁:就是比较外向吧,比较喜欢闹什么的那种。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你心里还是挺细的,很细腻。   丁宁:内心比较女孩。   主持人:有时候大家会真的觉得,因为你外形给我们可能说是乒乓球界的李宇春嘛。   丁宁:对。   主持人:别人这种评价对你会有什么样的一种想法?   丁宁:其实我觉得不是我们两个人长得有点像,而是两个人可能那种风格上,包括可能我在场上打球的那种气势上,可能跟她在舞台上表演的那种感觉吧,给大家感觉有点相似,都是可能比较外向,比较能够释放自己的那种感觉,所以我觉得可能大家是觉得这方面有点相似吧。   主持人:平时不唱她的歌是吧?   丁宁:也会唱,因为也有听过。   主持人:你喜欢她哪首歌?   丁宁:大家比较熟悉她的就是《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   主持人:我听一听,我还没听过世界冠军唱歌。   丁宁:不好意思,让我唱歌。   主持人:你唱会是什么感觉?   丁宁:真的要唱吗?   主持人:唱一句就够。   丁宁: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   主持人:就一句啊。   丁宁:你不让我唱一句吗?   在乒乓球训练馆里的墙壁上,悬挂着很多运动员精彩瞬间的照片,有我们夺冠的、也有我们对手的,在这些照片中,有一张是丁宁永远不会忘记的,因为那张照片记录下了她挥之不去的痛。   丁宁:这个就是2010年莫斯科的时候。   主持人:当时是世锦赛?   丁宁:对,世锦赛团体赛,我们丢掉了中国队蝉联了很多年的女团冠军的奖杯,在决赛中输掉了比赛。   2010年,莫斯科世锦赛,是丁宁第一次代表中国出征团体赛,以刘诗雯、丁宁为代表的新生代乒乓球国手,在决赛上输给新加坡代表队,这是自1991年以来中国队首次丢掉考比伦杯,九连冠梦碎。   主持人:这是当时在领奖台上?   丁宁:对,领奖台上。   主持人:决赛中,我看看你的当时的状态是,抿着嘴尽量没哭。   丁宁:就是表情很僵硬,有点蒙了。其实我记得我和刘诗雯我俩是一直在哭,只是感觉到教练当时一直在安慰我们,一直在说没关系,在安慰我们。   莫斯科失利后,应变能力差、欠缺的经验、难担重任、统统砸向了还不满20岁的丁宁身上。   主持人:每次一提到挫折失败的时候,印象最大你都会提到这场比赛。   丁宁:对,应该是我,就是从我打球以来,受挫折最大的一次。   主持人:在那么痛苦的状态下,怎么让自己坚持下来?   丁宁:我觉得离不开的就是教练,包括我妈妈,父母对我的这种支持。   主持人:他们会怎么对你讲?   丁宁:当时是任国强任指导他管我,当时他基本上每天都和我在一起,无论是什么样的状况,我好或者是坏,他都是帮我去分析,然后陪我一块走过那段,对我来讲,我觉得是非常难熬的一段时间。包括我妈妈也是,当时也是从大庆来到北京,也是一直陪着我,也是给了我很大的这种鼓励。让我能够重新相信自己吧,坚定自己,能够坚持下来。   坚持终于有了回报,2011年,在世乒赛和世界杯上,丁宁两次在决赛击败李晓霞夺冠,成为现役中国女选手中距离大满贯最近的人。2012年4月1日,多特蒙德世乒赛团体赛,女团决赛中国队3-0击败卫冕冠军新加坡队,重夺考比伦杯。优异的成绩也让丁宁踏上了前往伦敦的班机。在伦敦奥运会女单失利之后,丁宁给母亲打去了电话。   主持人:我觉得妈妈可能在你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一直是你精神坚强的一个支柱是吗?   丁宁:对。   主持人:那单打决赛之后呢?   丁宁:在尿检的时候,然后我给我妈妈先打,当时我妈妈很坚强,没有哭。就跟我说,没关系,第一句话就是没关系,没什么事儿是过不了的,相信你自己,接下来还有团体赛,团体赛一定要调整好自己,一定要坚强,调整好自己。当时我感觉我妈妈当时给我传递过来一种信号是,让我觉得,好像平复了我很多那种感觉,所以我觉得我妈是非常非常坚强的一个人。在任何时候,我觉得都给我做了一个榜样。   主持人:你放下电话之后的感受?   丁宁:然后我放下电话以后,当时我也没出声,就没吱声,所以我当时他说你不要哭,没什么可哭的,不要去哭。所以我当时放下电话以后,就是擦干眼泪,重新调整自己。   主持人:我能理解那种力量,每个人可能都会有那样一个阶段,被一个亲人或者一个特别的人鼓励之后那种感受。   丁宁:对,我觉得在每一次在我很困难的时候,都是我妈妈,她能够在第一时间,给我指出或者是做出很好的一种表率的作用吧,让我觉得我也可以。   四天之后,也就是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决赛,丁宁、李晓霞、郭跃以总比分3-0横扫日本队,成功卫冕女团冠军!丁宁拿到了个人首枚奥运会金牌,那一刻,我们又看到了丁宁灿烂的笑容。   :伦敦奥运期间,一个名叫“冯喆小胖”的微博突然爆红,不但微博中层出不穷的段子让人忍俊不禁,粉丝数更是接近三百万。而这个微博的主人正是刚刚征战伦敦奥运归来,获本届奥运会体操男子双杠和男子团体双料冠军的冯喆。   冯喆微博语录:   我最要感谢的是他帮我引开教练,让我有机会偷懒——队长陈一冰的作用   “体操是中国的优势项目,这点我承认,但是在赛场,占据身体优势的还是外国运动员,比如狐臭……”   我就张开双臂向王导走去,王导激动地说不错小胖!真完美!确实需要一个拥抱,来吧!我说不,王导我要巧克力芝士蛋糕,这么长——双杠夺冠之后   中国绝大多数的运动员个性较为内向,不善言语,但冯喆是个另类。这位四川小伙将自己平时训练、参赛中遇到的一些趣事犹如说相声般进行调侃,被网友冠上了“新一代萌主”的称号。甚至被网友调侃,冯喆退役后,可以直接进入相声界。而在这些微博中,调侃最多的对象是自己的教练王红卫。   记者:你觉得编排的最狠的一个段子是什么?在你的这些经历中。   冯喆:那就是上公交车吧,我每次坐公交车在我们北京的售票员都说,撕吧,撕票了。我想这个完全可以拿来编排王导,我就每次上车之前我就幻想,我说王导,您是被绑架了,我小胖来救你来了。结果上去以后,公交车阿姨说,撕票了,我说撕票吧,撕票吧。感觉那已经把王导怎么样的怎么样的,我觉得心里快乐一下就可以了。一般都是编段子把自己逗乐,后来慢慢慢慢才发到微博上的。   记者:当时你在英国的时候,伦敦奥运会上,王导写了那么多,技战术的东西用英文好不容易用汉语,做了注释做了翻译,结果你轻轻松松就把人擦掉了。   冯喆:是因为还没擦掉,所以才写段子编他们。   记者:没擦掉。   冯喆:还没来得及,王导都知道,反正就是知道看出来我是一种调皮捣蛋的,他说你看我写了,他就拿走了,我说我要是给你擦掉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2004年,冯喆进入国家队,师从教练王红卫,从这一刻起,冯喆与王导的故事就开始了。在王红卫的微博里,也有对冯喆的评论,比起自己的弟子来,王导也不逊色。   王红卫微博:   “冯胖以前总是靠长跑来减肥,我给他提出2点建议:A不要再长跑了,过多消耗自己,B少吃零食一样能减肥,结果他听取了我的建议完成了A。”   “吉吉有几个动作总是做不好,我无奈地对他说:你的手做动作时总是很慢。他回答说:也有快的时候,吃薯片的时候手很快!”   记者:在你心里面,教练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冯喆:教练,我把教练当的有点像女朋友那样,带哄。   记者:教练生气怎么哄他呢?   冯喆:比如说教练,可能因为你头一天训练不见得会很好,他都是晚上老想,一想到你我就睡不着,他还是很钻研技术环节的,第二天一来,他肯定就是特别严肃,特别想让我赶快练,然后练好。我不可能立马就有那种状态,所以说我得先给他开开玩笑,说说笑话,把他逗笑了,大家在一个很欢快的气氛当中,一起去进行技术研究。   记者:这个难度大吗,对他来讲。   冯喆:看王导心情,王导心情越低我这个难度越大,王导今天笑点高的话,我就开心开心,和一冰开开玩笑就把王导逗笑了,我们继续每天训练。我跟一冰很早想让王导进入这个状态,我们说这是快乐体操。因为我们体操队有两个王导,一个王国庆,一个王红卫,我们说王导您这个外号我们都给你想好叫忧郁王,而另外一个王导叫快乐王,你凡事都往最坏的想对人不好。   记者:你刚才说像哄女朋友,有没有大家会觉得这样的说法对你的教练不尊重?   冯喆:真的体操训练是一个很长期的科学的训练,技术方面王导跟我探讨的时候,他就非常像教练,特别严肃认真讨论,但我稍微休息下来的时候练其他的时候,他就喜欢跟我开玩笑。在生活当中,他又唠唠叨叨,唠唠叨叨要求我这个,要求我那个,又像一个父亲,所以说他也是一个很多角色吧。   记者:其实我听你讲的话,和教练之间其实很像亲人之间的一种感觉。   冯喆:确实是,后来我管王导叫亲爹。   记者:他怎么说?   冯喆:你别这么叫我,我没你这个儿子。   1991年,冯喆三岁半,在成都一所幼儿园就读,他淘气好动让幼儿园老师非常头疼,也因此造成了双方的摩擦。父亲早就想为孩子换所学校,于是,便把冯喆送到了少儿业余体校的新苗体育幼儿园。后来,成都市少儿业余体校教练冯小林一眼就相中了身体素质好、悟性强的冯喆,那个时侯,冯喆最喜欢在体操房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记者:你为什么那么喜欢体操,因为在那个状态下,很多孩子可能会觉得练体操是很苦的事儿。   冯喆:但我当时特别喜欢体操。   记者:喜欢什么?   冯喆:我就觉得在里面,我能发挥出我的能量,那种正能量,而且在当时在市体校的时候,六个人里面不算最差的。教练老表扬我,我感觉在这儿,惟一在体操房里能得到表扬的地方,其它不管我干什么都是错误的。   记者:我采访四川运动技术学院里面有练体操的孩子,他们说他们是没有童年的。   冯喆:其实,你应该问他什么样的童年才叫童年。   记者:那你心中童年是什么?   冯喆:我心中童年就是现在走过来这些年,又能读书又能练体操,足够了就是童年。我不知道他们想要的童年是什么样的童年。一直玩儿没人管这叫童年吗,18岁以后就被淘汰了,有一个很好的童年有什么用,或者说一直读书那是童年吗?我觉得,你要是单纯是为了童年的话,你能上学和同学一起干坏事儿算童年。在体操房一起玩儿,在体操队里干坏事。或者说在体操房一起比赛,那都是童年。   记者:但是你今年是拿到了冠军,如果说你没有拿到冠军,可能你付出这么多的汗水辛苦。   冯喆:因为现在拿到冠军了,你回头一想所有的痛苦都一抹而平了,但是没拿到冠军,也不后悔我以前选择体操。   冯喆职业生涯的前半段并不突出,12岁进入四川省队,17岁入选国家集训队,他按部就班,没有太响的名头,在教练王红卫的眼里,冯喆是一个既先天条件不好又胆小的体操运动员,而他自己却认为终有一天,会像李宁一样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记者:其实你先天的条件并不是很好,那当时对自己人生目标会不会觉得太遥远太高了?   冯喆:我属于那种没心没肺那种,以前有规则规定,单杠要做扭臂。我当时害怕,或者说手腕比较硬。我就跟教练说我不做这东西,玩儿玩儿其它的。教练同意了,后来规则改了以后,所有空翻工作难度分比较高。我也庆幸当时没有花很长时间学这个东西,这也是属于运气的一部分。   记者:我发现你很聪明,很灵活。就是很多运动员在一个难关遇到的时候我一定要把攻克下来,我一定要去把他做好,你不是?   冯喆:我在一些技术方面,双杠或者其他项目技术方面问题,我是一直就是说不练完,不成功不会离开体操房的。我就是说这种东西不适合我,我就得放弃,适合我的一定要坚持下来。   记者:你很明确在这个方面,适合。   冯喆:王导老说我胆小,其实这叫自我保护意识。因为我不可能拿自己最差的跟别人最强的比,最后把自己弄得很痛,很受伤以后,你的特点没发挥出来。   记者:那你怎么回应他?   冯喆:我说王导胆小就胆小吧,我这个是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后来我一练难度的时候,王导说安全第一、安全第一,今天不练都可以。但是王导越是这样,我反而越去做,他现在就给我们放开了,他一来就告诉我们,你这么厉害你不用练不用练。他越这么说,我们说王导这个天才也是练出来的。反正自己都有话说,就自己去练。其实就是逆反心理,后来王导真是抓住这个,有一点点但是掌握得不够全面。   记者:比较了解你们之后采取了新的战略?   冯喆:像我上次写的搞笑的,那些日子写我跟一冰。他说一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他说一冰需要心里面引导。我说既然写一冰这么好,肯定写我好的肯定少不了字,结果翻开我的,教冯喆,就学会怎样养猪就可以了。   记者:你看了以后什么感受?   冯喆:我当时,王导就说他说你就管住你的嘴,不吃胖就可以了。王导就这么简单的告诉我,我说王导你能说点严肃一点的,正式一点的吗。王导说没有,王导告诉我你没有正式的。这就是我跟王导平时沟通和交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冯喆在和李小鹏、杨威的竞争中,因为技术、心理不成熟,最终无缘参赛,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难过的一段经历。为此,冯喆曾经偷偷抹泪,甚至一度想要放弃。   记者:那次对你内心影响?   冯喆:据我可记载,反正我08年哭过两次。   记者:那第一次呢?   冯喆:名单出来我落选是第一次,第二次就是我在街上买个哈根达斯冰激凌,还没吃被掉地上了。   记者:怎么那么寸呢。   冯喆:这个话我一定要告诉王导,有人在乎一个冰激凌,都不会在乎一个过去的奥运冠军,或者不会在乎过去一届的奥运会,所以说心态要放正。没有上,你也不能因为没上奥运会耽误了后面的训练,后面的生活,这点是很重要。   记者:那时候看到队友在电视上比赛,你会看电视转播吗?   冯喆:不会看,一看就痛。但我知道,我一听FM专门调到台了,就不敢接触那个画面。   记者:看到画面会怎么样?   冯喆:有点挺酸的心里面,因为知道自己有一定实力,但是没有这个机会,就感觉挺验证那个,队里面流传一句话,你拿世界冠军是你真正实力的体现,但你真正要想拿到奥运冠军,可能就是你的运气和缘分,所以说你不要过多去奢求。我觉得可能缘分还不到吧,再继续训练。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子体操队重新走向巅峰,一共获得7块金牌。北京奥运会结束两天后,王红卫就把冯喆单独带进了体操馆,备战2008年年底的世界杯总决赛。当时王红卫只告诉冯喆一句话,你的照片可以挂在体操馆里的冠军榜上。冯喆的坚持在不久后便收到了回报,2008年12月的世界杯总决赛,冯喆在自己擅长的双杠比赛中先惊后喜,以15.775分夺取了男子双杠冠军,成为四川体操队继邹凯之后第二个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   记者:那天站在领奖台上你是什么样的心态?   冯喆:还是很遗憾吧,因为是并列冠军,因为是并列冠军,我感觉是共享一房的感觉。没有属于真正的意义上的自己的世界冠军,所以说还是觉得,还可以再努力,还可以再做得更好一点。   伦敦奥运,冯喆显然不想再次收获遗憾,25岁的年龄对于体操选手来说已经不再年轻,然而,在团体比赛预赛中,他和队友们只获得第六名。   记者:其实当时对男团其实还是很宽容的,因为毕竟你们是诠释很多新的运动精神,大家对于你们其实没有太多的期待,按说你们心里面不应该。   冯喆:但是你比到第六,怎么也得有点压力吧。从有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参加奥运会以来,没有说体操男子团体第一场就结束,没有。这一届也是我们预赛成绩最差一届,就是我们烂土豆茄子一代,拼出来就这个成绩。   记者:为什么称之为拦土豆茄子。   冯喆:因为他们08年太辉煌了,而我们这代,当我们10年比团体的时候,我们自己看自己的优势没有,看自己的特色没有。而且比其他国家还差,我们真的把自己称为烂土豆茄子一代。但惟一好的就是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黄玉斌这个厨师把我们的这个烂土豆茄子,炒了一盘很好的地三鲜这点很不容易。   记者:但是我觉得预赛到决赛那么短的时间内,教练发挥什么作用?   冯喆:教练真不容易,教练每天郁闷地抽烟,我看着都心疼。第一个教练抽烟,黄导抽完烟,刚把烟掐了,两外一个教练就过来了,第二个教练走了,第三个教练过来了。第三个教练刚一走,黄导第二个烟就接上了。就是一直抽烟,他们也不知道寻思什么,又不敢重说我们。你觉得比到第六,你们他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记者:你没有去安慰他一下?   冯喆:我们都没敢跟教练说话比成这样。比完了以后稍微好一点,明显跟在奥运村那几天,教练头发明显见白,特别明显,睡不好。本来奥运会这次住宿各方面条件就不是很好,比成那样根本就是一种摧残,一种折磨。   男子体操团体预赛结束之后,队长陈一兵挨个房间,单独和冯喆他们谈话,核心内容就是,释放压力,谁怂谁就不是爷们。   记者:谁再怂谁就不是爷们儿,这句话之后队员们怎么回应?   冯喆:我们就想说,咱们拼了四年,不是陪谁来玩儿的,这点儿大家都知道。因为四年大家都知道很辛苦。你一定要战胜自己,主要是战胜自己。平时很多比如说训练出现问题,大家都会探讨,或者是帮你解释,今天没什么话说,你就必须得做下来。   2012年7月30日,被外界称为“烂土豆”一代的中国男子体操队,通过六个项目的争夺,最终以零失误、275.997的总分,成功卫冕。   7月31日,在单项双杠中,冯喆开场就是一个挂臂后团两周挂,各种技术动作都出现在成套中,完成效果相当出色,最终冯喆得到15.966分,获得金牌。   记者:但是对你而言的话,世界冠军、奥运冠军都拿了,你曾经的人生的目标都一个一个实现了。上升的动力还会有吗?      冯喆:这两天萌生了一些想法吧,就觉得我们80后特别吃亏,反正不管在国内、国外遇到的都是80后不该遇到的事情,特别惨。什么遇到这个不遇,那个不遇,百年不遇,结果好不容易可以拿到奥运入场券了,拼了四年了,结果他们说实际这一届是历史上最差的一届奥运会。   记者:可是也出现了最好的冠军。   冯喆:我当时就觉得说,那我就想着在努力,看一看巴西奥运会,到底怎么样?到底巴西奥运会比伦敦强多少?到底伦敦(奥运会)到底是有多差?我真想努力一下,去对比一下,就算梦想。   记者:今天很为难你,让你这么真实的、严肃的接受我们这么长时间的采访,如果最后让你发个微博谈今天的采访你会怎么说?   冯喆:我肯定会告诉王导,王导,我有的时候也可以道貌岸然地说一些话。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