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生态移民政策文件一年来,我省持续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4-12-14 16:56:53 投资策略 沁渲

海南生态移民政策文件一年来,我省持续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年来,我省持续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如何演绎? 雨林深处栖息地的修复让海南长臂猿越住越“豪华”、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为鱼类过坝提供通道、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建设“路让树”……从雨林到湿地,从山川到海洋,今年以来,越来越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写在海南的绿水青山之间。 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海南以“绿色”作答时代考卷:今年海南平均每卖出2辆新车中,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设立满“两周岁”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着力打造国家公园的海南样本;一批标志性工程的滚动实施,释放出绿色产业新机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公众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态产品…… 一年来,奋力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生态乐章在海南鸣奏、交响。 新物种+4。 日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调查队和海南省林科院重点植物调查队员等在野外考察中采集到10余号松塔牛肝菌属真菌标本。经研究,发现松塔牛肝菌属4个新物种。 从松塔牛肝菌属到霸王岭天麻、大果鸡油菌,再到尖峰水玉杯、海南小姬蛙,雨林物种名单上频现新成员。 雨林“万物生”,是生态保护成效的最佳注脚。 今年以来,海南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持续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生态优先:筑牢自贸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障 12月24日,我省首个年捕集利用6万吨二氧化碳项目落户华润水泥(昌江)有限公司。水泥生产线上迎来“捕碳高手”CCUS(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它能将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并实现循环利用,变“碳”为“宝”。 碳捕集利用、碳减排是手段,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光辉赞同这一观点。这位长期从事红树林湿地生态学和滨海蓝碳研究的清华大学教授,如今多了一个新身份——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蓝碳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蓝碳中心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一个国际化平台。我们希望开展各种方式的合作,共同推动海南蓝碳事业发展。”如今,林光辉在海南待的时间越来越多,数月前他还参与筹办了滨海蓝碳科学与应用国际会议。 这场为期3天的会议,是蓝碳中心举办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也是海南推进蓝碳领域国际化的“第一声”。 第一、突破、开拓,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我省不断迈出新步伐。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当前,我省系统全面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积极打造国内低浓度水平下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样板;今年1—10月,88个城镇内河(湖)水体104个断面(点位)水质达标率为93.3%,较上年同期提升2.9个百分点。 抓标志性工程建设——聚焦优势所能和国家所需,我省生成6项标志性工程。由最初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等4项标志性工程,到“六水共治”,再到“双碳”方面的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建设,滚动打造。 生态文明地标“上新”——今年8月,海口湾、三亚湾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全国共12个);10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获命名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亚市崖州区、五指山市水满乡获命名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积极迎接新一轮环保督察“体检”——今年11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我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转交的前二十五批群众信访举报件累计1563件中,我省已办结549件,阶段性办结323件,正在办理691件,办结率55.8%。 体制机制建设持续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大模式、六条路径”技术指引出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有章可循。深入推进“六水共治”与河湖长制融合,建立省人大、省政协、省纪委监委联合监督机制,推动河湖长与属地、部门协同推进流域治理。 生态家底日益丰厚——截至目前,我省累计修复海南长臂猿栖息地1100亩,新增红树林面积约2.4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持续保持在80以上,生态环境状况等级持续为优级。 步步向前,是因为目标在前: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要保持全国一流,但仅有这个一流还不够,海南的生态环保工作也要争创全国一流。 持续发力:抓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建设 登记单元名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所有权人:全民;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自然资源部;登记单元总面积:42.685389万公顷…… 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户口本”。今年3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个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国家公园的喜讯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年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两周年,海南热带雨林是岛屿型热带雨林的代表、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和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保护意义。”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管理体制机制、生态保护修复、科技支撑保障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动一系列举措落地生根,着力打造国家公园的海南样本。 不只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各项标志性工程的“进度”都在持续刷新—— 今年以来,海南平均每卖出2辆新车中,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跃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超全国平均水平,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全部场馆用电实现100%“绿电”保障。 禁塑成效不断巩固深化,目前全省替代品占有率达78.16%。今年第三季度全省重点行业场所抽评达标率达82.91%,较2022年上升36.82个百分点。 装配式建筑面积在连续数年快速增长后,今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预计超过70%。 “六水共治”攻坚战取得系列阶段性成效,省、市县建立健全治水工作机制,摸清治水工作家底,横向统筹各部门治水职责;今年1—10月完成“六水共治”投资149亿元。 目前,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建筑绿色化、可再生能源利用、交通绿色化等8大类18个项目已经全面完工,其遵循“区域零碳、资源循环、环境自然、智慧运营”的设计理念,在工程建设、节能降碳、运营管理等方面建设成效显著…… 一批标志性工程“重头戏”落地,既发挥出牵引、示范作用,更为海南生态筑牢优势。 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像“搭积木”一样造楼房、让建筑业更加绿色高效,是袁飞和同事正在努力做的事。 “近年来我们在临高金牌港开发区做模架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超出预期。”袁飞是海南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说,志特新材料正计划追加投资,扩大规模,争取更多市场。 在我省产业绿色发展版图中,临高金牌港开发区装配式建筑产业是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海南坚持以标志性项目引领,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纵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等6项标志性工程,既引领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发展转型,也带动风电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全生物降解塑料等新兴产业在海南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让产业发展的底色更“绿”。 将视线范围扩大,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在更多维度上实现提升。 作为海南自贸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引擎,在产业园区内,环保、节能、低碳是招商引资的“门槛”,也是园区建设与运营的“标配”。 在产业项目落地上,我省充分运用“三线一单”成果,早期介入,精准识别优先保护单元,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的精细化管控要求,优化选址选线和空间布局,预防和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引领地区高质量发展。 如何将“山水经”转换为“致富经”?海南在实践中探索答案。 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我省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的同时,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变现”,让青山既长“叶子”又长“票子”。 今年11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1年度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出炉——由2019年度的2045.13亿元提升至2068.39亿元,单位面积GEP由2019年度的0.46亿元/平方公里增长到0.48亿元/平方公里,较2019年度增长1.14%,海南热带雨林生态保护成效,让绿水青山的“身价”不断提升。 五指山毛纳村、昌江王下乡等地依托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资源和特色文化优势,探索建立“两山”理论实践基地,积极培育生态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旅游收入、人均收入不断攀升,成为海南乡村振兴样板。 从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数值提升,到毗邻国家公园的美丽乡村建设;从率先创建茶叶碳标签产品,到开展酒店“生态价”试点;从制定首个体现陆海统筹的省级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到积极建设省内首个“两山平台”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在海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不断在拓展。 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本报海口12月26日讯)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