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2年第05期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武汉大学RCCSE权威期刊,是集教学、科研、训练等为一体的体育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摘 要 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了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创造了丰厚的冬奥遗产。基于此,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论述以及冬奥会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从促进中国发展、丰富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加快了我国体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步伐,坚定了全民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石、凝聚力量;也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实质,深刻地诠释了“更团结”的实践内涵,拓展了奥林匹克赛事办赛理念;此外,还推动了世界体育发展,凝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对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步伐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奥林匹克精神;冬奥遗产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北京成为了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座“冬奥之城”[1]。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2]。7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倾情奉献,海内外中华儿女积极支持、热情参与,历经千辛万苦、跨越重重困难,倾力缔造了一场体育盛会、文明盛宴,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向祖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3]。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授予了中国人民奥林匹克奖杯,并称赞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4],这是中国人民的荣光,也是世界人民的荣光。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中国人民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的成果,让中国的奥运梦、强国梦又增添了新色彩与新内涵[5],让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力、民族精神凝聚力跃上了新高度。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社会以及各方面都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显示了我国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内涵。北京冬奥会创造了丰厚的奥运遗产,无论是对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本身还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研究好、阐释好北京冬奥遗产十分重要且十分必要。北京冬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举办的第一场世界级盛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丰厚的体育遗产,有利于推进中国体育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留下了宝贵的科技遗产,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打造世界科技创新中心高地;造就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孕育出了北京冬奥精神,有利于凝聚思想共识、提振发展信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建设体育强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取得实质进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依托。我国《“十四五”体育规划纲要》中指出,现阶段我国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竞技体育体制机制、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运动项目均衡发展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不足[6]。具体来讲,因“夏强冬弱”引申出来的一系列矛盾是突出问题之一。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以及项目发展历史等因素制约,申办北京冬奥会之前,我国无论是在冰雪运动的普及程度、竞技能力、产业发展,还是在冰雪资源的自然条件、场馆设施、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7]。自申奥成功以来,我国充分利用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形成的热潮,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一体推进、冰雪运动与冰雪产业协调发展、体育事业与区域发展协同并进,北京冬奥会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尤其是在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产业发展、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创造了宝贵遗产。1.1.1 冰雪竞技运动水平迈上新台阶我国以备战北京冬奥会为目标,牢牢抓住培养一流竞技人才这一根本,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经验、加强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统筹协调、补足短板,促进冬奥会项目全面开展,提升冬季运动竞技水平。我国冰雪运动总体上是“冰”强于“雪”,曾获得过奖牌的只有3个大项9个小项,获得前八名的只有17个小项[2]。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7个大项、15个分项,实现了“全项目参赛”,并获得9枚金牌、4枚银牌和2枚铜牌。无论是参赛项数还是奖牌数目,都创历史最高纪录。在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雪上项目有了历史性突破,弥补了我国冰雪运动项目缺项和短板问题,标志着我国冰雪竞技水平取得了明显进步。北京冬奥会培养的冬奥运动人才、积累的先进技术经验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宝贵财富,在引领我国冰雪竞技运动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将成为推动我国冰雪竞技水平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的关键引擎。1.1.2 冰雪运动群众参与度实现新跨越为推动冰雪运动由小众走向大众,国家先后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专项政策,有力推动了冰雪运动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截止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8],曾经“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北京冬奥会以后,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冬季走向四季,推动全民健身走向纵深,促进全民健康稳步提高。1.1.3 冰雪产业发展形成新成果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我国冰雪产业大幅进步,初步形成了以场地建设为基础、装备制造为支撑、冰雪旅游体验为带动、配套设施为保障的全链条冰雪产业体系,为我国冰雪体育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运动产业产值可达1 550亿美元”[9],冰雪产业日益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1.1.4 冰雪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无论是北京冬奥会中大受欢迎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还是竞技场上的“超越自我、勇争一流”的竞技精神,亦或是冰雪运动的飞速普及,在北京冬奥会的驱使下,我国冰雪文化日益蓬勃发展、内涵愈渐丰富,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华体育文化、中华体育精神,促进了我国体育文化健康发展。北京冬奥会留下的冰雪竞技人才、群众运动热情、冰雪产业链和冰雪文化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冰雪运动普及率参与率的坚实基础,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广泛和多样的体育运动需求,促进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战略落实,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有效缓解体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加快了建设体育强国步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焦点[10],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支撑。北京冬奥会上,我国将科技创新作为办好北京冬奥会的实践核心,全方位助力“四个办奥”理念落实:为绿色办奥提供降低污染、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的动力;为共享办奥提供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途径;为开放办奥提供走向世界、广泛传播的技术;为廉洁办奥提供查处贪败、反兴奋剂检测的支撑。北京冬奥会后,这一系列科技成果将继续在大型体育赛事、媒体传播转播、智慧城市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2.1 科技遗产助力赛事公平研发的“冰雪项目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与系统”采用了“自由视角”视频技术,可随时生成360°信号画面,帮助裁判快速、准确地作出判罚[11];由国内自主研发的越野滑雪辅助裁判系统结合北斗精准定位功能与5G高速传送特性,能够做到提前预判、精准捕捉、实时上传,助力裁判员快速、精准执裁,还有基于北斗精准定位功能的雪上运动智慧服务系统[12],这些都为裁判公正裁决提供了客观依据,将为未来大型体育赛事顺利举办提供重要支撑。1.2.2 科技遗产助力媒介传播开幕式上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5G和云等新兴科技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呈现了一场独一无二的视觉盛宴,拓宽了大型活动转播载体,提升了转播质量。赛场上,采用“自由视角”及“子弹时间”技术来展现冰球等冬奥项目的比赛,随时改变赛场的视角和位置,实现高质量的交互式观赛[1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5年研发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专门用于冬奥会大道速滑比赛转播,不仅能实时跟踪运动员的位置,还可以根据转播需求,实现加速、减速、超越等动作,灵活捕捉比赛画面。此外,将“5G+8K”技术、VR虚拟观赛、云转播平台等有机结合,为全球展现最真实的比赛现场。北京冬奥会的先进媒体传播技术极大了促进了我国传媒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了先进传媒技术的推广普及步伐。1.2.3 科技遗产助力民生安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首次实现了“百米级、分钟级”业务天气预报精准预判,首次在我国中纬度山区组织实施了复杂地形下的冬季多维度气象综合观测试验,提升了冬奥赛区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和天气预报能力[13],增强了我国复杂天气精准研判能力,后期可以有效减轻甚至避免极端天气引起的次生影响。自主研发的新冠肺炎病毒监测系统可及时监测室内空气环境,可穿戴式的智能体温计可实时检测体温等,为未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大型活动的群体无接触体温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1.2.4 科技遗产助力城市发展北京夏奥会场馆与冬奥会场馆主体部分再次利用,首次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制冰中产生的高品质余热可进行回收利用,较传统方式效能提升约30%[14];国家速滑馆采用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大幅减少场馆耗材并减低建设难度;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内的11个冬奥场馆通过绿色建筑认证[15],这些冬奥场馆将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这些以科技、绿色为底蕴的场馆建设成为北京和张家口的城市新地标,加快了环保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北京冬奥会通勤车辆100%使用新能源车辆,实现“零碳排放”,以及智能车联网、清洁电力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水平,未来将带动绿色城市产业发展。北京冬奥会涌现的科技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实力,有力地推动了办奥成功和区域发展双丰收,冬奥科技遗产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同时,深刻彰显了我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决策的前瞻性和全局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动力引擎。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只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6]北京2022年冬奥会作为后疫情时代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之一,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中国人民的自立自强,尤其是创造了北京冬奥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1.3.1 北京冬奥会使中华文化明更加闪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17]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配经典诗词到展现文明交流交融的“黄河之水”最终幻化成“冰雪五环”;从首钢大跳台的敦煌飞天飘带到国家速滑馆的“谁持彩练当空舞”意象;从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有着中华文化底蕴的场馆名称;从冬奥村的针灸推拿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术”的颁奖花束等等。“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格言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文化交相辉映,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在北京冬奥会体现的淋漓尽致。1.3.2 北京冬奥会使中华民族更加自信“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18]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不畏惧、不退缩,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疫情防控与冬奥筹备两手抓、两不误,北京冬奥会成为疫情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冬奥会期间,闭环内阳性比例仅为0.45%,所有阳性均得到了有效治疗和良好的照顾[19],没有发生聚集性、溢出性疫情,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为全球抗疫和举办重大活动提供了有益经验。此外,我国坚持办赛和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相结合,通过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成功办奥和区域发展双丰收,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中国,见证了一个民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气神。1.3.3 北京冬奥会使中国人民更加自强7年来,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全力助力北京冬奥会胜利举办。在赛场内,我国体育健儿牢记“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嘱托,训练场刻苦备战、竞技场奋勇争先,不断超越自我、勇争一流。中国代表团首次全项参赛,此次冬奥会共斩获了9枚金牌,15枚奖牌和冬残奥会18枚金牌、61枚奖牌,创造了我国参加冬奥会、冬残奥会历史最好成绩;在赛场外,冬奥建设者发扬工匠精神、打造一流场馆设施,冬奥办赛和服务保障人员严谨专业组织、热情周到服务;安保人员、文艺工作者等各战线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把国事当家事,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举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将奥林匹克杯授予全体中国人民以感激中国人民对冬奥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激发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壮志豪情。当前,我国正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内外矛盾交织、发展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依靠团结来战胜一切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都需要依靠奋斗来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北京冬奥会尤其是北京冬奥精神的创造,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展现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昂扬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凝聚了信心伟力、汇聚了前进动力。从奥林匹克运动来看,北京冬奥遗产主要有2方面:一是北京冬奥会的中华体育精神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相交相融,丰富了奥林匹克格言的内涵逻辑,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回归本质本位;促使了奥林匹克精神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合为一体,使得奥运会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价值功能更加凸显,促进了全球人民团结友爱。二是北京冬奥会在全面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实际、深刻洞察全球大势,提出的“绿色办奥、开放办奥、共享办奥、廉洁办奥”理念,为奥林匹克运动创新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做出了“中国贡献”。2021年7月,奥林匹克格言迎来了百年来的首次更新,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实现了奥运精神的自我超越和升华。新格言赋予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价值和新的内涵[20],是新时代的现实需要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直接表达,它激励和鼓舞着全世界一起团结起来,更好地应对共同危机和难题,共创美好未来。同时,北京冬奥精神让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本位、价值传播和实践内涵都有了新发展,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奠定了新的精神基础。2.1.1 奥林匹克精神实现了由“金牌至上”到更注重“享受比赛”的本位回归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即是指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21]。奥运会作为世界体育顶级赛事,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与斩获奖牌本质是一致的,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国家过于重视奖牌和金牌数目,一味的苛求金牌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滥用兴奋剂,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奥林匹克运动相互友好和公平竞赛的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22]“在奥运会这样高水平的竞争场合,争第一、拿金牌奖牌很不容易,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23]这一系列论述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本位——重在过程、乐在其中提供了完美注解。此次北京冬奥会,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场上运动员以及场外观众都将视野不再局限于比赛结果,而是更侧重比赛过程以及比赛背后的故事。比如,中国31岁运动员徐梦桃4次征战冬奥会终于斩获金牌;隋文静和韩聪经历过伤病磨难依旧坚持,继他们的恩师申雪/赵宏博在温哥华冬奥会夺冠后,时隔12年,中国双人滑组合再次获得冬奥会金牌[24];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羽生结弦挑战4A,我国男子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挑战内转1 980°抓板等,冬奥会上冰雪健儿坚韧不拔、挑战极限,努力展现更好的自己,用行动演绎和诠释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2.1.2 奥林匹克精神实现了由竞技体育拓展到群众体育的价值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运动文化的最高价值凝练,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促进体育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并不是只针对专业运动员、奥运会等赛事,而是适用于所有热爱体育、热爱运动的人。因此,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当以奥运会为契机,发展体育运动,促进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此次冬奥会,中国政府“并不在意这一次中国运动员拿几块金牌奖牌”,而是以“带动更多中国人关心、热爱、参与冰雪运动”为目标,让奥林匹克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更多人积极锻炼、阳光生活,以全民健身带动全民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贡献力量。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冰雪产业发展、场地设施建设的带动下,中国超额完成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9],正式开启了冰雪运动新时代,这其中大部分是青年。青年作为社会最活跃、最积极的群体,未来将直接带动冰雪运动更加普及普遍,促进群众体育更加蓬勃发展,推动奥林匹克精神更加广泛传播。2.1.3 “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内涵深刻凸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到奥林匹克格言中,既是对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共同体理念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构建更加公平、友善、团结和包容新世界秩序的呼吁[25]。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世界联络联系的重要桥梁纽带,此时,奥运会本身的体育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等都被赋予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即以奥运之名,唤醒全球人的心中小爱,汇聚起共建新世界的世间大爱,让“更团结”不仅体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还要体现在经济建设、文化交往、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方方面面。北京冬奥会紧扣“更团结”内涵实质,凸显“更团结”的深层蕴意,在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国特色文化的双重浸润下,以“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提供了中国注释、中国方案,既阐释了中华民族“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也凝结了全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和美好世界的共同期盼。无论是北京冬奥会的如期举办、开幕式表演的“一鸽(个)都不能少”,还是闭幕式上俄罗斯选手和乌克兰选手相拥、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冠后跪地安慰获得亚军的法国选手泰丝·勒德。在冬奥会的赛场内外,所有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共同响应“一起向未来”的号召,相互尊重、彼此激励、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完美演绎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和“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19],为世界人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激发了人类增进团结、共克时艰、一起向未来的强大力量[26],也为建立更加公平、友善、包容的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础,“更团结”成为全球治理的新方向。体育赛事理念是指对体育赛事的认识、追求的一系列观念体系的集合,对“办什么样的比赛”和“怎样办比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7]。此次北京冬奥会,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对奥林匹克运动规律清晰把握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22]。北京冬奥会将“四个办奥理念”融入进冬奥会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全过程,成为了第一个在申办、筹办、举办全方位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了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为未来中国自身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承办诸如像冬奥会一样的国际赛事提供了典型样板、有益借鉴。2.2.1 办奥理念应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28]。党的十九大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写入了新党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将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写入了第三个历史决议。这充分说明了新发展理念蕴含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发展目标的根本指引。北京冬奥会“四个办奥理念”的前三个均直接来自于新发展理念[29],表明冬奥会筹备过程中涉及到资源开发、场馆建设、遗产普惠等方方面面都必须严格贯彻新发展理念。“廉洁办奥”虽不是新发展理念,但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从严治党具有一致的逻辑性。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提供根本保证。“廉洁办奥”最重要的一方面也是通过加强执纪监督来保证“绿色、开放、共享”的办奥理念落地落实。综上,“四个办奥”理念是我国治国理政经验在体育运动中的成功实践,这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得到如此重视、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说明“办什么样的比赛”“怎样办好比赛”应是立足国内自身实际、把握全球发展大势后的重要抉择,在凸显底蕴、彰显特色的同时更应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只有这样才能相得益彰。2.2.2 办奥要坚持办赛和服务人民、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冬奥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30]换言之,作为主办方,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然而,历届奥运会由于体量大、成本高,都难以实现办奥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中国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探索出了双赢新模式、新思路。从办奥理念上看,北京冬奥会提出的“四个办奥理念”为怎样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绿色是动力引擎;共享是力量源泉;开放是实施路径;廉洁是组织保证。从办奥实践上看,北京冬奥会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1)全力控制奥运成本。北京冬奥会严格落实了“四个办奥理念”,所有场馆建设坚持“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原则,采购项目坚持“能借不租、能租不买、能合并采购就合并采购”三大原则,所有物资租赁比例约70%[31],北京冬奥会预算为15.6亿美元,远低于索契冬奥会和平昌冬奥会的预算。2)积极发展产业新业态。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体育制造业,推进冰雪装备制造提档升级,加强冰雪产业与新能源、新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推进体育+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建立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打造了北京张家口等地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有研究预测,冬奥会对京张地区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规模总计达3 574.01亿元[32]。3)持续改善民生条件。北京冬奥会以交通为先锋,先后开通了京张高铁、京礼高速,推动了京津冀网络交通互联互通,为赛后区域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体制机制为突破,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推进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了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保等跨区域政策衔接,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奥林匹克运动初心,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应该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共同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应该践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3]。北京冬奥会以和平、友谊和团结精神把全世界冰雪运动健儿凝聚在一起,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和丰厚遗产,不仅让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受益,也将为全球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于世界而言,北京冬奥会不仅让全球体育秩序得以稳定,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加快世界体育发展进程;还为推动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促进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政治风险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也存在于体育领域[2]。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之下,全球体育秩序和赛事格局受到严重影响,体育政治化倾向重新抬头[7]。同时,兴奋剂等违背体育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破坏了公共体育准则。北京冬奥会通过维护体育公平正义、促进体育均衡发展、发挥体育外交功能,有效稳定了全球体育秩序,加快了全球体育发展进程。3.1.1 “拿干净奖牌”,维护世界体育公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社会文化方式,蕴含着社会文化的“公共秩序”。奥林匹克运动竞赛的公平竞争原则就是社会契约的公共秩序的准则。北京冬奥会提出的“廉洁办奥”不仅强调在冬奥会整个过程中要勤俭节约、杜绝腐败、严格管理预算、控制办奥成本、严格监督整个过程,同时还强调对兴奋剂问题的零容忍,让冬奥会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针对兴奋剂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拿“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为此,在体制机制上,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专门出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反兴奋剂工作计划》;在技术层面,我国自主研发的干血点检测技术首次亮相冬奥会,成为常规检测手段,更经济,容易保存也便于运输[34];在执行层面,北京冬奥会是历届冬奥会赛前检查规模最大的一届,全力守护了北京冬奥会“像冰雪一样干净”的办赛愿景,守住了体育公平正义这一底线[2]。此外,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实际行动落实了拿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的要求,充分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维护了世界体育公平。3.1.2 推动“运动中性别平等”,促进世界体育均衡发展男女平等是保障人权的基本准则,推进“运动中性别平等”和提高女性体育参与率是保障人权的重要手段,也一直是国际奥委会矢志不渝的目标。北京2022年冬奥会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 00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不少国家是首次派出运动员参赛。此外,在项目设置上充分考虑了男女性别问题,如新增了女子单人雪车等项目。早在2018年7月19日,国际奥委会曾宣布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女性运动员的参赛比例进一步提高,参赛运动员性别比例更加趋于平衡。北京冬奥会女性运动员的比例达到了45.4%[35],是目前为止男女运动员比例最均衡的一届冬奥会。此外,北京冬奥会上还发布了《促进性别平等承诺》,在营造平等参赛环境、宣传氛围、后勤保障和权益维护等4方面做出明确承诺,进一步推动了“运动中性别平等”理念的落实,促进了全球体育均衡发展。3.1.3 元首外交高位推动,促进世界体育高质量发展体育是世界的“通用语言”,以体育联结世界,促进世界发展与社会变革,是现代政治文化赋予体育运动的新内涵,亦是全球体育治理态势的新动向[36]。我国曾以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关系建交,开启了体育外交新征程。41年后,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特殊时刻,北京冬奥会以体育赛事联结世界各国,体育外交成效达到了新高度。初步统计,此次冬奥会,共有来自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北京冬奥会,其中包括31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重要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是疫情以来我国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37]。其中,新加坡总统哈莉玛自疫情暴发以来首次出国访问;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和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均是首次访华。习近平主席与他们举行了热诚的会谈,在元首外交的高位推动下,体育外交在打破国家政治隔阂、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化了体育的外交功能,促进了世界体育高质量发展。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谈到:“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需要的。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38]习近平总书记用“小船”与“大船”的比喻,深刻阐释了中国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深邃思考。北京冬奥会以“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向世界传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增添了抗疫必胜的信心、增强了全球合作共赢的恒心,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深得民心,这是北京冬奥会留给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3.2.1 增添了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的信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卷全球,东京奥运会被迫延期。疫情阴霾让全球人民渴望共克时艰、共同抗疫的愿望从未如此强烈,团结抗疫成为国际社会当前的头等大事。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当前,世界需要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向世人发出明确信息,即使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们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39]中国精准有效的疫情防控,确保了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举办,中国的抗疫成果为世界提供了典范,让世界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开幕式上表演节目的“一鸽(个)都不能少”,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真诚呼吁,将各国人民的心紧密连在一起;冬奥会期间,“合作抗疫”也是习近平主席每场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些举动为全球众志成城战疫情、凝心聚力克时艰增加了必胜信念。3.2.2 增强了合作共赢、共创未来的恒心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变有之大变局和世纪新冠疫情叠加时刻,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多重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唯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40]。如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拉近了各国人民的距离,特别是开幕式上冰雪五环化作“美美与共”的象征,浪漫的大雪花由写满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名字的小雪花组成,闭幕上“折柳寄情”等等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既表达了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的坚定决心,也发出了世界各国携手向未来、共创新蓝图的时代强音,为后冬奥时代构建合作共赢的世界新格局奠定了基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是全球的共同愿景[41],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美好期盼,凝聚起世界各国共同迎风雨、一起向未来的强大力量。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无论是对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还是对世界都留下了十分宝贵的遗产财富。于中国而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丰富的体育遗产,改善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局面,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了新突破;留下了宝贵的科技遗产,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成效,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展现了新气象;造就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增强了全民文化自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神力量凝聚达到了新高度。于奥林匹克运动而言,北京冬奥会丰富了新奥林匹克精神内涵,“更团结”的实践内涵更加凸显,促进奥林匹克精神更加广泛传播传承;丰富了国际体育赛事办赛理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于世界而言,北京冬奥会稳定了全球体育秩序,加快了世界体育发展进展;汇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为一起向未来、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了强大力量。
郭立亚:确定研究选题和研究框架,撰写和修订论文;
黄丽:收集和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何焕生:收集和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略。
引用本文: 郭立亚,黄丽,何焕生.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价值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5):21-31. (GUO Liya,HUANG Li,HE Huansheng.The Value Impact of the Legacy of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J].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2022,45(05):21-31.)
文章编号:1007-3612(2022)05-0021-11
收稿日期:2022-03-09
修回日期:2022-05-20
出版日期:2022-05-25
网刊发布日期:2022-06-06
责任编辑:孔垂辉
责任校对:许治平
在线投稿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
可跳转至投稿系统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BSU-Journal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排版:郭佳明
校对:毛静旖、金山、徐笑菡
监制:刘天星、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