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驮煤河移民区乌江行 看发展丨拉荒人家的幸福生活

2024-12-15 1:21:32 股票分析 绚予

黔西县驮煤河移民区乌江行 看发展丨拉荒人家的幸福生活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位于六冲河流域支嘎阿鲁湖畔的大方县黄泥塘镇冬闲人不闲,各村(社区)立足当地实际,稳步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黄泥塘镇化联社区拉荒组,山上绿树挺拔,山脚的稻田里鸭、鹅成群,溪流边鸥鹭翔集,与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田园画卷。 拉荒组青山环绕,良田集中在山下坝子,青山给当地群众带来资源禀赋的同时,也拉长了群众出行的距离。为求生存,当地人曾经只得“靠山吃山”,砍树开荒。 “化联有个小拉荒,四面环山路不畅。姑娘长大往外嫁,单身男子难成双。”化联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云说出的一段顺口溜,道出了拉荒以前的贫穷面貌。 要想富,先修路。2013年,化联社区组织拉荒群众出工出力,把通往外界的羊肠小道进行扩建。2015年,黄泥塘镇先后投入资金144万元,将2.8公里的毛路全部硬化,连通拉荒上、下两个自然村寨,拉荒从此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 “把路修通,对大家的出行、村庄的发展很有好处,肯定要支持。”居民杨志富说,当时修路,群众纷纷响应,有的让出土地、有的投工投劳,干劲满满,“以前去哪里都是走路,赶场要穿水鞋。现在硬化路到了家家户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 路修通了,拉荒人的发展思路也打开了。 2016年,在时任化联社区党支部书记钟阳的带领下,该社区以党支部为统领,以合作社为龙头,引进资金23万元,成立大方恒联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发动群众集资和将稻田入股养鱼。2017年,稻田养鱼给群众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参与入股的群众家家分得红利,户户喜笑颜开。 近年来,黄泥塘镇把拉荒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拉荒群众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建设“拉荒人家”乡村旅游基地,利用集体经济,有效盘活土地资源,进行水产养殖,开设农家乐、垂钓等,打造美丽乡村。 来到“拉荒人家”农家乐,独具农家特色的围墙、墙绘让记者眼前一亮,在收完稻谷的稻田和鱼塘边,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鱼塘和科普基地占地80亩,每亩流转费500元,盈利后群众除了流转费外还可以分红。”走在鱼塘边的观光步道,李云介绍,“观光步道除了政府补贴,社区也花了10多万元参与修建。” “我家老房子以前闲置着,我便将它入股,由村里重新装修,打造成农家乐。”居民杨联友和杨刚云家的老房子有300多平方米,打造成农家乐后,不仅让老屋焕新颜,也给他们带来了红利。 步行在拉荒升级改造的科普基地,木板铺就的小道两旁,黄色的花朵开得艳丽,几名务工群众正在更换基地通道地砖。 科普基地里,按照分块分区域打造,这边前胡长势良好,那边蔬菜绿意葱葱。“200块钱一天,长期都有活干。能够参与家乡建设,又能增加收入,大家心里都很得劲。”居民陈太学一直在社区公司务工,随着村子不断变好的,还有大家的生活。 “抓紧时间,搞完回家吃饭了。”陈太学的一声吆喝,让大家干活的精气神更足了。 “公司通过发展旅游、在外承包项目等,常年带动10余人务工。”李云说,公司将进一步合理利用山水、田园、村落三大资源,依托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充分激活村集体经济,努力把拉荒建设成为一个山清水秀、村美人和、业兴客旺的生态田园康养地。 如今,拉荒彻底改变了以前落后的面貌,成了当地有名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现在路通了,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来玩的人更多了。夏天时,晚上10点过村庄还是很热闹。我家喂的土鸡、猪,种植的生态米、蔬菜都畅销得很,加上在科普基地除草、农家乐里务工,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说话间,年过六旬的居民蒙光云的幸福感溢满脸颊。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