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揭秘精彩背后的故事

2024-12-16 16:35:15 股市动态 铭佳

专访全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揭秘精彩背后的故事

以“逐梦远航”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文体展演27日晚间落下帷幕,百年呼唤、健康中国、领航未来三大篇章亮点纷呈,不断引起观众的欢呼和喝彩。记者在开幕前对总导演孟可和副总导演高燕进行了独家专访,揭秘精彩背后的故事。 细节:特色元素引发强烈共鸣 在开幕式文体展演的现场,《潞河督运图》、杨柳青年画、海河浪花、天津之眼……一系列天津元素的全新表达让观众感觉既熟悉又新鲜。 孟可说:“我们想用天津元素来展现中国气派。一年前开始采风后,挖掘了这座城市的很多特色,从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最耳熟能详的元素,运用声光电的创意演绎出来,既让天津和全国观众耳目一新,又能有强烈代入感。” 《歌唱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两首与天津渊源很深的歌曲回荡在开幕式上,熟悉的旋律令不少观众热泪盈眶。而当天津地标建筑——“天津之眼”出现在场上时,全场欢声雷动。“天津之眼”随后一分为五,象征着奥运五环。 “中国著名的‘奥运三问’就是从天津发出的,天津与奥运有着深厚的渊源。”孟可说。 开幕式展演上,一朵朵海河浪花在光影科技的辅助下翻溅出一项项体育运动的简笔画。这个创意源自天津市体育博物馆的一幅展板。孟可说:“当时看到近现代许多体育项目由天津传入全国的时间轴,感触很深,于是就用浪花来幻化出这些项目,用海河水的涌动展现体育在中国的传承。” 而《潞河督运图》的使用,则是导演组了解到天津是因漕运兴起的历史后,将这幅反映当年运河两岸繁华景象的长卷“搬”到了舞台上:一艘漕船从画中驶出,与小演员饰演的吉祥物“津娃”和智能机器人“优友”交错而过,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们的视频总设计看到这幅图的时候,眼睛都是红的,”孟可透露,“只有先打动我们自己,才能有激情和热情打动观众。” 健康:体育比赛演绎全民盛会 本届全运会的主题是“全运惠民,健康中国”,而开幕式文体展演中,这一理念也不断体现,整个第二篇章的主题就是“健康中国”。 “首先,火炬手在观众席传递火炬,这是以往全运会开幕式上没有的。火炬手走入群众,这是体育精神最好的传播。”孟可说。 其次是最大限度地使用群众演员。据孟可介绍,本次开幕式仪式及文体展演演员共6000多名,其中专业演员不到60人,他们把专业演员和编导分派下去,帮助群众演员排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高燕介绍,由于演员不够专业,编导们只能一遍遍地指导排练,手把手教,不停地优化动作和队形,而演员们也很辛苦,“很多小朋友们,来的时候都是白白嫩嫩,现在都晒成‘黑炭’了”。孟可则透露了一个“秘密”,就在21号彩排时,有一处走位还走成了“蛇形”,他们把彩排的录像放给所有演职人员看后,相关演员主动要求加练。 除此之外,据十三运组委会文体展演部介绍,在暖场节目中,天津各个区的广场舞队都积极报名,整个开幕式文体展演年龄最大的演员75岁,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 开幕式上,民众运动自拍照的集中展示也让观众眼前一亮。据孟可介绍,组委会发出征集通知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收到了1万多张照片,可见群众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 科技:精彩效果彰显简约大气 在开幕式文体展演中,整个“水滴”体育场的地面就是一个屏幕,通过3D效果配合演员表演,呈现立体效果,精彩纷呈。 开幕式使用了最先进的激光投影技术,虽然现场下雨,但投影的灵敏度和清晰度依然很高,天津之眼、海河浪花等令人震撼的立体影像,其实都是平面投影做出的效果。高燕介绍,他们对投影角度等进行了很多次技术测试,才能让几万名观众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最好的呈现效果。 高科技的运用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力资源和成本,以“小、精、巧”的方式,通过声光电效果展示内容,让演员人数压缩了近2万人。同时,在开幕式上演唱的张杰、张碧晨、尚雯婕等著名歌手,也都是为了全运会公益参演。 在整个开幕式文体展演的结尾处,800个大红灯笼腾空而起,配合身着56个民族服饰的演员展现出热闹红火的场面。孟可说,当今的中国,体育和各项事业都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全运会虽然是国内体育盛会,但世界人民也在看,需要传递中国形象,我们想用中国红、满堂红的特点展现红红火火的局面,展现中国速度、中国气派、中国精神”。 据介绍,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演出方案确定时离开幕式只剩下100天左右,时间紧、任务重。正式排练从6月份开始,仅用了两个多月就完成了这样一台精彩的节目,创下了国内大型体育活动开幕式排练时间的最短纪录之一。 至于9月8日的闭幕式文体展演,孟可表示,闭幕演出将用简约的方式总结全运会的精彩,表现运动员对举办地和比赛的依依不舍,表现选手们对下届全运会的期待。 来源:新华社 觉得此文有用,就点ZAN支持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今晚报”】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