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人不理财 财不理你?这句毒鸡汤是如何误导众生的

2024-12-16 17:49:14 投资策略 子潇

大树:人不理财 财不理你?这句毒鸡汤是如何误导众生的

一提到理财

大家第一时间能想到的鸡汤就是

「人不理财,财不理你」

然而若是你信了这句话

往往一通「理财」下来会发现

财不但你没理你

并且还哗啦哗啦的往外流

时间久了

仿佛全天下都在和你作对

或者觉得总有一个狗庄

用恶毒的眼睛在盯着你的钱包

严重的

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场阴谋

好心情没了

人和咸鱼又有什么分别?

这一切的一切,很可能就是从你听到「人不理财,财不理你」开始,之所以说这是一句可以误导众生的毒鸡汤,是因为这句话让人听起来很容易就会觉得,理财这件事主要是用来创造财富,创造财富嘛,那不是炒股、炒金、P2P吗?于是乎,以理财为名,拿上自己的那点存款就杀入各种投机市场,虽然是投机,甚至是赌博,但是当它以理财为名的时候,一切就都变得理所应当。

01

要不要理财?

把理财说的如此不堪,我们还要不要理财?当然要,不但要理财,而且要尽快理财,所谓的不堪,不是理财的错,而是「人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毒鸡汤误导出来的错。

所以,在考虑要不要理财的时候,首先要明白理财的本质以及我们所处的基本财务环境。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钱在空间或是时间上的交易,那理财的本质呢?其实一样的,就是把我们一生能获得的财富在时间上进行交易。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很简单,因为我们的一生,收入和支出是不匹配的,我们的收入集中在成年工作以后至退休这段时间,往往40岁左右的壮年时收入达到顶峰,如果我们以时间为横坐标,金额为纵坐标,我们收入的曲线应该是条抛物线。我们的支出却从出生一刻开始直至生命结束,它可能也是条抛物线,但是两条抛物线并不重合。

比如,我们未成年时没有收入,父母用他们的收入抚养我们长大,而我们壮年时父母老了,我们就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比如,我们结婚要买房子,但是我们的收入和储蓄不够,这样我们就要借贷,然后用未来的收入去还。

再比如,我们老了,没有收入了,有的只是社会基本养老金,我们要保持生活质量,需要用年轻时存下来的钱。等等这些,就是财富在一生的不同时点的交易,这是理财的本质,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理财的先天原因。

可见,理财的目的不是创造财富的,它首先是财富跨越时间的一种安排,你理不理财,财都在那里,只是你不理财,你的财富使用效率会比较低,你虽然年轻的时候会赚很多钱,但是没有理财,可能也不会过好这一生。

02

理财的两大障碍

既然理财是时间上的交易,那简单啊,找个会计算算账,把各个时期需要的钱准备好不就行了?这个当然可以,如果你生活在古代社会,把赚来的银子挖个坑埋了,到用的时候取出来就是了,然而,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理财是跨越时间的交易,看上去简单,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我们会面临两大障碍。

第一个障碍就是大家常说的货币时间价值问题,其实这个障碍准确点说不应该用时间价值这个词,而应该叫做货币时间价值的比较优势。因为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个是我们常说的「通胀会侵蚀我们的财富」,经常有专家出来吓唬大家,什么三十年前一万块,你要挖坑埋了,即便还能用,其购买了也仅剩下10%不到。确实,现代货币体系都是信用货币,国家作为货币的发行者先天具有超发货币的冲动,但是,通货膨胀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和自己同阶层比财富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古人云,不患寡而换不均,在生活上,穷带来的是痛苦,但是不均带来的是憋屈,相比之下,憋屈是更要命的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将财富进行跨越时间的交易时,交易之后的财富价值不应低于这个社会的总货币增长率才是目标,这个目标现在是比通胀要高的,今年最新的M2增速还有8%多,这就使理财变得困难,不是挖个坑或是买个余额宝就能做到的。

第二个障碍说起来就简单了,那就是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古代社会,生活上大部分事情都靠自己,想养老就多生儿子,教育孩子自己亲手下地教,想看病就赤脚医生,实在不行再自己做个法。而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工的,养老也好、教育也罢,都是高度社会化分工的。分工就意味着要交易才能获得自己的生活所需,这需要以你拥有的财富作为基础。尤其是,当面临一些靠自己的财富水平不能承受的交易时,在理财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概率分布问题,这也使理财变得复杂。

所以,现代社会,或是因为货币的时间价值,或是因为比较优势,或是因为风险概率,都需要我们对理财有所认知,而不是当鸵鸟,对理财一味的回避,或是一顿瞎搞。

03

理财越早开始越好

最后,我要说的是,虽然「人不理财,财不理你」是句毒鸡汤,但是理财这件事却是越早做越好,早理财和晚理财,随着时间的积累是有巨大的差异的。这个差异的来源可以说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说是财富处于混乱时的熵很高,总之越早理财,越早使财富运作处于高效率,你所获得的效用也越大。说的有点抽象,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25岁开始固定投资,每个月5000,投资十年后不投了然后一直把这笔钱拿到退休时用。另外一个人从35岁开始,也是每个月5000,一直投到60岁退休。以8%的年化计算,最终这两个人谁的钱更多?答案是第一个25岁开始的那个。

「人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要是改成「人不理财,没人理你」这个是否就没那么毒了?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