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爱铸牢家政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2024-12-19 14:42:35 投资策略 凡姗

用大爱铸牢家政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家政业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基于家政业的广泛社会需求和独特产业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把家政业办成爱心工程” 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观点,可谓高端高远、深情深邃、精炼精准、平实务实、谋新创新,既饱含了对家政业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也切中了当前家政业发展中的根本要害和关键短板,也体现了对家政业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更彰显了人民领袖带领全党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而奋斗的家国情怀和民本理念,从而为新时代家政业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基本遵循,为新时代家政业提质扩容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目前家政业在我国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尚属新兴行业,起步较晚,起点不高,体量较小,产业模式还不够成熟,但在国计民生中的特殊地位却不容忽视。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生活小康化和家务劳动社会化,家政业越来越成为新时代亿万家庭在追求美好生活、提升幸福指数的实践中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产业支撑。“小产业”展现“大格局”, “小家政”撑起“大梦想”。家政业一头连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稳定,相对于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产业而言,家政业堪称是新时代亟需开掘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发展家政业是当下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促发展的切实之举、有力之举;与此同时,家政业另一头连接4亿多家庭和13亿多民众的居家生活,与一般的生活服务业不同的是,家政业覆盖了老、弱、病、残、孕、产、婴、幼等各种特殊群体,贯通了衣、食、住、行、用、医、教、文、乐、和等各个生活领域,可以说是人民群众家庭生活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家政业既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提质扩容的时代挑战,如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切实把家政业办成爱心工程,是当前家政业由中低端向高品质、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过程中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前瞻性、先导性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大爱铸牢家政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家政业要崇尚大爱。作为一个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生活服务行业,家政业固然要遵循市场法则、追求经济效益,但更应该强调道德引领、体现价值担当。“家为国之本,本固则邦宁;政遂民生,生厚而民安”,家政业承载的是家政人以绵薄之力助力国计民生、守护国泰民安的大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政业彰显的是家政人用勤劳双手造福千家万户、呵护天下苍生的大爱。这种大义大爱根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家庭文化,熔铸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动实践,淬炼于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家政业的创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大爱精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世俗生活中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也超越了西方国家家政业以利益为基点的逐利本性,从而锻造出中国特色家政行业的内在灵魂和精神徽章。新时代的家政业应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价值自觉,要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崇尚大爱作为行业文化建设和行业精神传承的核心,引导广大从业人员在思想深处把大爱确立为最高的道德追求、最大的价值担当、最美的精神品质,用“红色初心”来传承大爱精神、践行大爱精神。   家政业要植根大爱。作为一个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家政业的成长和发展有其独特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的是,家政业提供的服务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家庭为场域、以生活为内容、以幸福为旨归。从本质上看,这种服务不是一种单纯技术层面的标准化服务,也不是可以为智能工具所替代的辅助性服务,更不是隐含职业歧视的雇佣式劳动,而是一种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需求为基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平等互信、诚信友爱、协同互助和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人性化、温情式、体验式服务。实践表明,家政服务能否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满意,固然与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息息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所倾注的真情爱心。目前家政业的发展中最大的短板并不是政策资源不足,也不是市场需求不旺,更不是产业资本不够,而是缺乏一种以大爱为内核的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新时代的家政业应该要从一味地争政策靠扶持、跑营销造平台、邀加盟办连锁、玩资本忙上市等各种自我迷失当中走出来,自觉回归家庭生活服务的本位,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切实用大爱来厘清家政业的逻辑起点,铸牢家政业的道德根基,彰显家政业的时代价值。   家政业要培育大爱。作为一个劳动力密集的成长型产业,家政业汇聚了全国2500多万从业人员。随着国家养老事业的加快推进、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全面小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家政服务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紧迫。面对新时代人民的对美好家庭生活的新期待,家政业到底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家政服务队伍,如何建设这样一支家政服务队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家政服务要讲诚信、职业化。从国际家政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家政服务队伍的职业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服务技能上的职业化,也需要工作形象上的职业化,还需要工作态度上的职业化,更需要工作道德上的职业化。近年来家政业出现的“毒保姆事件”“保姆纵火案”等反面案例,不断警示我们:一个没有大爱的人,根本不适合从事家政服务的工作,一个没有大爱的行业,根本不可能给亿万家庭带来福祉。新时代的家政业应当把大爱作为家政服务人员从业资格的第一要素和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贯穿于家政服务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在广大从业人员中倡导“仁者爱人”、厚植大爱精神,使他们能够将大爱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化于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本,以幸福为念,心怀大爱,与爱同行。   家政业要传递大爱。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民生产业,家政业正在广泛进入并深刻影响人民的日常家庭生活,在现代家庭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不仅仅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专业技艺为广大消费者打理日常生活的琐事、提供温馨舒适的服务,帮助数以亿万计的家庭解决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以博大的胸怀、赤诚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从自己的家庭中走出来,放弃和自己家人朝夕相伴的幸福时光,替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助力、排忧、解难、受累、送福,替更多打拼人生的人们去照顾年老的父母、照看年幼的孩子、照护患病的亲人、照料体弱的孕产妇。他们不是这些家庭的正式成员,却必须尽心尽力、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担当起理家、治家、齐家、护家的神圣使命,其中所体现的奉献精神绝不是可以用薪水来度衡的,所蕴含的大爱情怀也不是可以用报酬来换取的,所彰显的道德价值更不是可以用待遇来评判的。新时代的家政业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简简单单的服务行业,应该面向人民大众传递大爱,立足中华大地弘扬大爱,走向美好世界传播大爱,努力成为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家庭文化的重要平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的重要推手,从而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正能量。   (作者胡艺华为武汉大学在站博士后,长沙理工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夏婷为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秘书)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