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灵枢·癫狂篇》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 ”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病因病机(火,阴阳失调,情志):《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素问· 脉解》 “阳尽在上,而阴气下,下虚上实,故狂癫疾也。” 《灵枢.癫狂》“得之忧饥”、“得之大恐”、“得之有所大喜” 治疗:《素问.病能论篇》曰:帝曰:有病怒狂者,其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则已,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 护理方法:“治癫疾者常与之居”,一是方便观察病情,二是防止病人意外。 返回 《二十难》记有“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五十九难》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倨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对癫狂二者从症状表现的鉴别可谓要言不烦。 【返回】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说:“邪哭(作”入“解)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返回】 《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曰:“经注曰多喜为癫,多怒为狂,然喜为心志,故心热甚则多喜而为癫;怒为肝热,火克制金不能平木,故肝火则多怒而为狂,况五志所发,皆为热,故狂者五志间发。“ 《丹溪心法.癫狂篇》说:“癫属阴,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提出了癫狂的发病与“痰”有关的理论,并首先提出“痰迷心窍”《丹溪心法》也载有精神治疗的方法。 【返回】 楼英 《医学纲目.卷二十五》记有:“狂之为病少卧,少卧则卫独行,阳不行阴,故阳盛阴虚,令昏其神。得睡则卫得入于阴,而阴得卫填,不虚,阳无卫助,不盛,故阴阳均平而愈矣。”对《内经》狂病由阴阳失调而成的理论有所发挥。 李延《医学入门.癫狂》说:“癫者异常也,平日能言,癫则沉默;平日不言,癫则呻吟,甚则僵卧直视,心常不乐。”“狂者凶狂也,轻则自高自是,好歌好舞,甚则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又甚则披头大叫,不避水火,且好杀人。” 张景岳《景岳全书.癫狂痴呆》说:“狂病常醒,多怒而暴;癫病常昏,多倦而静。由此观之,则其阴阳寒热,自有冰炭之异。”并首先提出了“痴呆证。上两人对癫狂二证的区别,分辨甚详。 陈士铎则将本病概为狂病、癫病、花痴、呆病四类,而对呆病记述甚详。 治疗方面:这一时期的医家多主张治癫宜解郁化痰、宁心安神为主;治狂则先夺其食,或降其火,或下其痰,药用重剂,不可畏首畏尾。 清代王清任 又提出了血瘀可病癫狂的论点,并认识到本病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谓:“癫狂一症......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做梦一样。”以后世影响颇大。 【返回】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机制。 心理治疗的适应证和目的 心理治疗的实施程序 【返回】 行为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 森田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 催眠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 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人本主义疗法 现实疗法 积极心理治疗 任何心理障碍都是脑活动的障碍。心理活动是脑功能的体现,也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反映。语言和非语言刺激可以影响和改变大脑功能,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已充分证明这一点。但不同心理治疗体系的治疗机理各有不同。 精神分析疗法认为,医生用语言和非语言技术可以使病人压抑的潜意识冲突浮出意识层面,然后用语言引导患者在意识层面中认识自己的病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认知学派认为,医生通过语言交流可以帮助病人找出其错误的认知,并通过与病人一起分析、纠正这些错误认知,从而达到消除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的目的。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医生可以用语言交流来消除病理性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从而达到矫治不良行为的目的。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用语言和患者沟通,能使其领悟到理想自我和现实的差距,自己期望值和现实条件的差距,帮助患者增强应对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生理学派认为,医生可用语言解释病人的躯体症状的产生与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帮助病人调节心理状态,消除躯体不适或痛苦体验。 总之,医生要用遵循心理科学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来促使患者的心理活动能正确反映客观。 【返回】 从广义的角度讲,心理治疗对所有的疾病都是普遍适用的。当然,对于绝大多数躯体疾病还是应首先考虑药物、手术和其他治疗措施,心理治疗仅作为辅助治疗或综合治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