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后的新学期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记者近日走访了部分长宁区中小学,发现学生们活动时间增加了,午间休息得到了保证,课后服务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体育老师发明魔术贴腰带
刚刚经历了连续“高温”的国庆假期,“秋老虎”终于收敛了。上午9:45到10:15,秋风下,古北路小学大课间活动,学校操场里,地下室内,学生们不亦乐乎地进行着各项体育活动,有“魔术贴腰带游戏”,也有立定跳远、跳绳等体质测试项目。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项由古北路小学体育老师金仁杰发明的“神奇”的魔术贴腰带运动深受学生们喜爱。运动包含数十种游戏方式,借助一根小小的魔术贴腰带,学生们在不同的游戏设置中跑、跳、抛、接,锻炼协调和协作能力。据了解,该项发明还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明确要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古北路小学校长金珏说,“由于学校校内面积有限,我们充分利用每一片角落,将场地根据魔术贴腰带游戏和体质测试项目划分区域,每周班级根据项目轮转表到指定场地进行课间活动。根据孩子们和体育老师的反馈,金老师的魔术贴腰带游戏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如遇雨天或雾霾等不适合室外活动的天气,学校还会利用魔术贴腰带编室内操让学生在教室内活动。“恶劣天气下,除了魔术贴腰带运动外,我们还安排了8分钟的运动互动视频及体前屈、吹气球(锻炼肺活量)和棋类等适合室内的运动,保证大课间30分钟的活动时间。”
大课间30分钟的活动得到保证,校内一小时的运动如何保障?古北路小学根据要求,以每周5+2的体育基本课程为主,加上每天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和两次的眼保健操时间组成一小时运动时间。在体育课程设计上,学校还引进了击剑、跆拳道、武术课程,丰富学生体育活动。
午间30分钟,孩子们睡得真香
中午12:10分左右,古北路小学的各班级都会拉上窗帘,关闭灯光和多媒体设备,学生们大多会趴在各自带来的“午睡神器”上小睡半小时。
上半年,教育部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该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为了让孩子们中午能够休息好,古北路小学还建立了由行政领导巡视、班级任课教师轮流值班的午休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各班老师不得占用学生午休时间讲授新课或辅导作业等。
“一开始有的同学不习惯午休,我们这样安排管理一段时间后,中午大部分同学们能真正入睡。孩子们休息好了,下午的精力和学习效率都有所提高。有时候中午巡视各教室,还能听到孩子们发出的呼噜声。”金珏笑着说。
小学生要保证午休,中学生也是如此。在新泾中学,午休时间,校园里一片安静。“以前觉得半小时肯定睡不着,跟同学说说话,看看书,溜达溜达很快时间就过去了。现在真的趴在抱枕上,我一会儿就睡着了。”八年级的吴佳仪说,午睡后,下午的学习,以及课后的足球队训练,效率更高了。
课后服务,百花齐放
“双减”政策落地后,解决家长接送孩子后顾之忧的课后服务被众多家长认可,学生们除了可以在学校完成课业作业外,还可以参加丰富多样的体艺拓展课程。
新泾中学是长宁区中学阶段启动课后服务较早的学校,本学期还未开学,新泾中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稿)》就已经出炉。
学校安排每天下午3:30到4:30进行学科差异化辅导,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课业辅导。每个教室配备管理教师,所有学科教师利用“教师走班”的形式,轮流进班进行个别辅导。“本学期以来,我们还加强了各教研组、备课组的作业研究,要求提升作业质量,确保减负增效。”新泾中学校长崔旦介绍,目前新泾中学正以数学为试点,将每天批改后的作业上传智能系统,积累一段时间后形成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错题记录并加以分析,“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既能为老师提供教学方案调整的依据,也能够为学生形成个性化‘错题本’。”
4:30-5:30则是学生们喜爱的体育、科技、艺术等拓展课程时间。每周三,少年宫的陈老师都会为新泾中学的学生们带来少年宫的“明星课程”陶艺课。崔旦告诉记者,这门课是新泾中学“抢”来的课后服务课程,热度可见一斑。
平时就喜爱画画的六(四)班孟忆心是陶艺课的忠实“粉丝”,“上了第一节陶艺课,我就非常喜欢,我要告诉妈妈,我可能可以给家里做一个独一无二的盘子了。”
每天在老师的辅导下做完课后作业,参加各种拓展课程,是孟忆心最开心的事情。
据了解,新泾中学共开设了包括陶艺课在内的传承类、创新类、体育类、媒介类、劳动类等31门课后服务的兴趣课程。
开学首个月统计显示,99.6%的学生参与了3:30到4:30的学科差异化辅导,83%的学生参加了4:30-5:30的课后拓展课程。另外还有6.5%的学生参加了5:30至6:00延时课后服务。
崔旦给记者展示了最近一次的学生问卷调查,92.96%的学生表示,参加课后服务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来源:文明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