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点走向推广 长护险全面提速
作为社保“第六险”,备受关注的长护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在试点8年之后从局部试点向全面推广正在加速。
11月29日,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号发布专栏文章《呼吁社保“第六险”长护险制度尽快问世》。同时,宣布在官网开设“长护险”专栏。
所谓长护险,是指为失能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或资金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也是我国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制度之外的“第六险”。2016年6月,长护险制度试点工作开始启动,截至目前,全国49个试点城市参加长护险人数共18330.87万人,享受待遇人数134.29万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8080家,护理服务人员30.28万人。
但这还远远不够。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全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已经达到了3580万人,90岁及以上超高龄老人接近460万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为许多人养老焦虑的原因,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已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刚需,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长护险制度全面推广的呼声越来越多。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建立长护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制度安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长护险制度”,意味着长护险制度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从目前的实践经验看,长护险还面临着筹资机制、失能等级评估规范、护理服务标准、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确保长护险制度从各地差异化试点逐步走向全国统一,确保长护险制度未来长期可持续,相关的政策和探索实践应该加快。
统一标准规范运作是前提
在业内专家看来,长护险从试点走向全面推广,不仅面临资金筹措难度、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员队伍建设等实际问题,就是参保范围、筹资渠道、保障水平、保障享有评估等方面49个点城市各自有自己的特色,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
从各地特色探索看,上海探索推出长护险异地结算模式;广州长护险保障对象同步覆盖长期失能人员、延续护理人员、设备使用人员;青岛长护险后期则以发展农村护理保险为重点。
目前,国家层面对长护险的统一规范已经快速推进。在今年5月27日的上海长护险高峰论坛上,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长护险制度更好在全国推进落地,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已相继印发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等文件,下一步将在推动全国实施统一评估标准的基础上,推进评估结果的跨区域互认,为异地享受待遇打好基础。
近日,为了推动长护险制度健康持续稳步发展,国家医保局连续发布《长护险定点失能等级评估机构服务协议范本(试行)》《长护险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长护险制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长护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家表示,长护险定点失能等级评估机构服务协议范本(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失能等级评估机构的定点管理,确保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有助于加快推进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建设。长护险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有助于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专家队伍,为长护险制度的决策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
伴随着国家层面统一标准的快速推进,各地正在陆续落实国家的统一规范,明确失能等级评估及对应的报销标准。10月31日,杭州市发布《杭州市长护险试行办法》,该办法对长护险的筹资标准、待遇支付、服务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悉,杭州市还将陆续出台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护理服务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办法、评估专家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为长护险顺利落地实施提供必要支撑。
据介绍,作为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杭州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长护险制度。据杭州市医疗保障局局长朱燕锋介绍,杭州市目前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和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但针对减轻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风险防范机制仍存在不足,截至2023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参加基本医保的老年人已超过200万人。
“经过前期初步摸排,全市重度失能人数预计超过4万人。”朱燕锋说,群众护理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迫切需要对长期照护问题给予制度性安排。
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前不久举行的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山东省医保局二级巡视员王德学表示,目前,山东省长护险已经覆盖5173万名参保职工和居民,2024年已有20.76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
就如何加快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王德学表示,一是在推动职工长护险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居民长护险全覆盖。二是落实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长护险待遇支付,支持将符合规定的康复项目、安宁疗护项目等纳入长护险支付范围,逐步扩大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费纳入长护险保障的城市范围。三是通过长护险制度实施,助推医养产业、康复辅助器具、老年用品、适老化辅助产品、长期照护师培训产业以及其他银发经济衍生产业发展。
挑战和问题并存
“总体上看,长护险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上述专家表示,首要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目前长护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医保基金划拨、财政补贴以及个人缴费,筹资能力和渠道较为单一,基金运行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想要让长护险制度可持续运行,还需要完善多元化筹资机制。
“要加强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府对长护险制度的补贴比例;并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长护险制度建设和发展;同时,优化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上述专家表示,除了资金问题,目前持证的养老护理员数量少,难以满足庞大的失能老年人群体的护理服务需求。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强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大对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护理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推动形成多元化的护理服务供给格局。
此外,专家还表示,地区间存在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也损害了长护险制度的公信力和形象。一方面,加强服务标准建设和管理力度,确保服务标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加强对护理服务机构的监管和管理力度,确保其具备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和条件。(记者 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