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回回民族的全面发展

2024-12-12 14:56:46 股票分析 臻媛

​​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在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族工作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回回民族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期。一、民族宗教工作的拨乱反正

1978年2月26日,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决定恢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任命杨静仁为主任。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恢复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在恢复民族工作机构的同时,中共中央在重申民族政策、进行拨乱反正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平反冤假错案。其中涉及回族地区的较大案件有云南的“沙甸事件”和宁夏的“青铜峡案”等。“沙甸事件”平反的同时,云南省委民族工作部于1979年发出《关于处理沙甸事件遗留问题的通知》,由国家补助修建了7座被毁的清真寺。1980年又妥善处理了事件中遗留下来的孤老、孤儿及死难者家属的抚恤救济和伤残人员的医疗补助问题。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从1977年开始,先后组织一千多人进行有关案件的复查平反工作,使一万多名蒙受不白之冤的群众得到昭雪,一些被错杀或死于服刑期的人的遗属得到了经济上的补助。1984年,宁夏党委决定为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中受批判的沙沟门宦教主马震武平反。至此,宁夏民族宗教方面的平反工作基本结束。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党委于1982年11月起根据中央有关指示,对1958年“平叛”扩大化问题逐人核实,予以纠正和平反。对原来的公职人员,分别作退休处理或安排工作。

在宗教生活方面,1979年10月19日,中国穆斯林朝觐团赴麦加朝觐,中断了多年的朝觐活动得以恢复。1980年4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四次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自1963年第三次代表会议后,时隔十七年再次举行的。此后,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伊斯兰教协会也纷纷恢复或成立,至1995年末,全国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伊斯兰教协会,市县级的伊协组织则有491个。1981年9月,《中国穆斯林》杂志汉文版复刊。1982年6月,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正式恢复招生,此后,又先后在沈阳、兰州、银川、郑州、北京、西宁、乌鲁木齐、昆明、石家庄等城市办起了九所伊斯兰教经学院。

全国各地陆续恢复开放了一批清真寺,政府还拨款维修了一些著名古寺和其他伊斯兰教文物古迹。到1995年底,全国开放清真寺达34014座,其中宁夏2984座,甘肃2610座,云南817

座,河南1000余座,青海500余座,山东409座,河北397座。广大穆斯林群众的宗教生活和风俗习惯得以传承,并得到充分尊重。


在回族聚居区的进一步完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1979年12月20日,成立了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86年6月27日,成立了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7月12日,成立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至此,回族在全国范围已建立有1个自治区、2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在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随着《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不断完善和发展。1980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条例》进人起草阶段,目前已修改十几稿,仍在修改完善当中。

此外,四族处理有4个相当于县级的城市回族区,即:(1)呼和浩特市回民区,1950年12月建立,现辖区面积175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其中回族占8.6%,辖7个街道、1个镇。(2)开封市顺河回族区,1953年5月建立,现辖区面积86.73平方公里,总人口24.1万,其中回族人口18453人(2000年),约占7.7%。辖6个街道、2个乡。(3)洛阳市瀍河回族区,1957年11月建立,现辖区面积34.8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1个回族乡,总人口17万,其中回族人口占16.7%。(4)郑州市管城回族区,1983建立,现辖区面积147.6平方公里,总人口34.5万,

其中回族人口20786人(2000年),约占6%。辖9个街道、1个镇、2个乡。

民族乡不是一级民族自治地方,但却是一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的特殊的基层政权形式,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1983年以后,民族乡建制逐渐恢复和发展,截至1992年,全国建立了1270个民族乡,其中回族乡有136个,分布在北京(2个)、天津(1个)、河北(17个)、内蒙古(2个)、辽宁(2个)、吉林(2个)、河南(20个)、山东(7个)、湖北(4个)、安徽(4个)、江苏(1个)、福建(1个)、湖南(6个)、四川(8个)、贵州(8个)、云南(13个)、陕西(4个)、甘肃(19个)、青海(10个)、新疆(5个)。①此外,在全国各地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回族聚居村或街道。

…………………………

①沈林:《中国的民族乡》,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附录“全国民族乡

(值)基本情况”。今天这一数字已有变化。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回族经济重新焕发了活力。在首都北京,1993年全市涌现的48个亿元村中,有5个是回族聚居村。1993年国家民委表彰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厂长、经理152人,其中回族就有67人,占被表彰总数的44%。2006年4月8日至9日,“首届中国穆斯林企业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穆斯林企业年会”在北京举行,集中展示了新中国回族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论坛评选出了北京星牌集团董事长甘连舫等“2005年中国穆斯林企业家十大年度人物”以及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005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清真品牌”。

1.回族传统经济行业的恢复和发展

在全国各地,回族都有经营饮食业的传统和优势。北京的清真菜系和清真老字号在清代就很有名,清末御膳房厨师褚连祥在民国时期创制出清真全羊席,他的弟子马石奎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招待国内外宾客而烹调献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清真饮食业有东来顺、鸿宾楼、烤肉宛等。东来顺于1996年正式走上特许加盟的连锁发展之路,先后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00家连锁店,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年度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全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国优秀特许品牌。在古都西安,回族饮食业享誉已久。莲湖区回族聚居区形成了回民饮食街,形成了老孙家、同盛祥、坊上人、安德坊等著名的清真餐饮业。其中,1998年正式挂牌成立的“西安坊上人清真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陕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清真餐饮企业,其经营的牛羊肉泡馍等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在兰州,目前约有清真食品经营户3000余家,仅清真牛肉拉面馆就有约1500家。一些大型清真餐饮实体开始快速成长,涌现出不少档次较高的清真餐厅名店。青海、甘肃的回族还把清真拉面馆开到了东南沿海的各大城市。在河南,全省共有各类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商户)4.6万家。在上海有著名的清真老字号洪长兴,南京有马祥兴菜馆。

牛羊肉是回族传统的行业之一,新时期以来,这一行业从以前的小摊贩逐渐发展到了规模经营,出现了一些大企业。始建于1990年10月的宁夏吴忠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是西北最大,并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清真牛羊肉市场。宁夏纳氏清真食品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宁夏最大的牛羊养殖和加工企业,“纳氏”已经形成品牌优势。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八部委确认的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5年7月皓月产品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全国三绿工程十大肉类畅销品牌”中唯一的牛肉品牌。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的牛羊肉系列产品,占领了北京市70%的清真牛羊肉市场。唐山市伊家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是2000年兴建的现代化清真肉制品屠宰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属国际一流水准,产品执行国际卫生标准,2002年被河北省政府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其他著名的清真食品品牌包括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宁夏宇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华香清真肉类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皮毛加工与贩卖也是回族的传统行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回族的皮毛业有很大的发展。沁阳市水南关村以皮革加工业为主,是河南省著名的“亿元村”。桑坡村具有悠久的皮毛加工业的历史,2005年该村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被河南省命名为“中原第一村”,被中国皮毛协会命名为“中国桑坡皮毛城”。该村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羊皮150万张,占全国进口澳皮的80%。02003年,河南省的3个城市民族区、20个回族乡镇共实现生产总值69.2亿元;沁阳市回族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5%,但2003

年回族经济却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1.5%。1995年河南省表

…………………………

①期做智主编:《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361页,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6.

彰的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中,回族聚居村有9个;百强乡镇企业中,回族办的有7家。就回族人口所占的比例而言,回族村镇和企业的发展是非常突出的。

第三节回回民族的全面发展

2.回族的现代化经济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回族经济也延伸到了传统行业以外,在发展现代化经济企业的行列当中,云南省的纳古回族镇和个旧市沙甸区比较突出。

云南玉溪地区通海县的纳古镇是一个古老的回族聚居村镇,2005年总人口7934人,其中回族6469人,占81.5%。纳家营回族从元代至今一直延续着比较发达的手工业传统。1981年,该村14户农民就联合组建纳家营钢窗厂。此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到1988年建乡时已有小企业200多个。1997年,纳古撤乡建镇,乡镇企业已发展到400多个,涉及冶金、建材、化工、机械、交通运输、燃料、食品、塑料、皮革、文体、印刷、贸易、服务等20多个行业。其中钢窗、焊管曾一度成为全省最大的生产基地。1997年,纳古镇社会经济总收入7.29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收入占到了99.16%,全年人均上缴税额1542元,居玉溪地区第一。到2005年,共有个体和私营企业592家,从业人员6826人,占全镇经济实体数的99%。随着经济的发展,1996年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企业管理制度开始向规范方向发展;先进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引进也开始受到重视。该镇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云南省乡镇企业百强乡(镇)、云南省乡镇企业五十强乡(镇)等。①

沙甸是云南南部著名的回族聚居村,历史上,这里的回族就以经商闻名。改革开放以来,沙甸经济迅猛发展。1981年兴建的沙甸电治厂,现已发展为省中型一级企业,一直是沙甸的龙头企

…………………………

①喇敏智主编:《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349~353,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6.

业和支柱产业,带动沙甸30余家私营冶炼企业的发展。据1994

年的统计,除集体企业外,沙甸有20多家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500余家个体、家庭企业;乡镇企业的收人已经占到总收人的98%。2003年由九家粗铅冶炼厂组成的个旧市沙甸和兴铅业有限公司,总资产8000多万元,2005年销售收入3亿多元。1993年,沙甸就已经获得云南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称号,成为滇南第一个亿元镇。①

3.部分贫困地区的回族经济仍比较滞后

回族经济的发展同全国一样,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回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总体上回族人口的大部分分布在农村,这决定了解决温饱、脱贫致富仍然是很多回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宁夏西海固地区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回族人口最为聚居的地区之一。西海固最早是西吉、海原、固原三县的统称,后来主要指宁夏原固原地区所辖的固原、西吉、海原、泾源、隆德、彭阳六县及邻近的同心县。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七县总人口为187万,其中回族96.7万,占本地区总人口的52%,占宁夏回族总人口的63%。2000年,固原市一区四县总人口151万,其中回族占42.5%。该地区生态脆弱,人地关系比较紧张。依据新中国成立后2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发生干旱的几率为81%,五年四遇,这种情况至今没有改变。2006年,新一轮的旱情导致近17万群众饮水困难。②现有耕地中多为旱地低产田,原固原地区六县总耕地640万亩,其中546万亩都是旱地。目前,贫困仍是制约西部回族聚居地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

206.

嘲敏智主编:《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353~355,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②(西部时报》,2006年3月21日。


新时期以来,回族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国民教育、民办教育和宗教教育三个领域。

在国民教育当中,全国回族中、小学在“文化大革命”后都得以恢复和发展,回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到1999年,全区有民族学院1所,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所,独立设置的回民中学21所,回族职业中学1所,寄宿制回民小学和独立设置的回民小学101所。全区民族教育初步形成了以各级各类普通民族学校和附设于各类学校的民族班、民族预科部(班)为特色和骨干,以各级各类普通、成人、职业教育为依托的民族教育体系。据1999年统计,全区各级各类普通学校3922所,在校生中回族学生占29.8%。2001年9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成为一部重要的地方性法规。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据2004年的统计,有各级各类学校1476所,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0.1%。在东部散杂居地区,回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汉族已没有太大差别。在北京,“文化大革命”中被取消的回民学院,得以恢复为“北京市回民学校”,设有初中班、高中班、师范班、高职班;并且命名了23所回民小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各地的各高等学校中几乎每年都有回族学生考入,在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民族高等院校中,更有大批回族青年学子在不同专业领域学习。已有不少回族青年学子获得了不同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还有不少回族青年或公派或自费,陆续前往世界各国留学深造。

新时期以来,回族民间办学的热潮再次兴起,成为国民教育体系外对回族民族教育的有益补充。这些回族民办学校主要是阿拉伯语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其中有很多专门的女子学校。甘肃临夏中阿学校初创于1980年,1989年由国家教育部门正式批准,现在已发展为一所中阿并授、富有民族特色的职业学校。银川阿拉伯语学校也是一所由回族民间创办于1990年的职业学校,1992年由银川市教育部门正式批准,目前有男校和女校两部分。类似的学校在甘肃、宁夏、云南、陕西西安等地还有不少,成为当代回族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传统宗教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以清真寺为中心的传统经堂教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才出现的经学院教育。经堂教育以培养宗教人才为宗旨,沿用传统的阿拉伯语、波斯语教材,今天仍是清真寺宗教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云南、河南等回族聚居地区,清真寺经堂教育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一些地区的清真寺还在尝试着经堂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目前,全国共建有10所伊斯兰教经学院,即: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北京市伊斯兰教经学院、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郑州伊斯兰教经学院、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青海伊斯兰教经学院、沈阳伊斯兰教经学院、河北伊斯兰教经学院。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是1955年在原回民学院阿拉伯文专修班基础上创办的,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举办的全国性的伊斯兰教高等学府。该校“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办,1982年恢复招生。2005年12月5日,该校在北京举行了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据统计已毕业各族学生1064人。


很多回族儿女活跃在当代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为建设祖国做出了贡献,其中有四位回族科学家获得了院士称号。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在连续空缺四届后,被回族院士蒋锡费获得、蒋锡夔(1926一)出身于南京回族世家,1952年在美国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1955年归国后先后在北京化学所和上海有机所从事科研工作。蒋锡要院土的研究项目为理解生命过程与深人探索其奥秘做出了重大贡献。同位素分离专家刘广均(1929一),天津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6年至1958年,他在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同位素分离专业。他长期从事同位素分离研究工作,曾负责专用设备规模研制、生产的技术工作,参与并组织多项重大技术革新。王士雯(1933一),女,山东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心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家。昆虫学家张广学(1921-),山东人,1946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农学系,一直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是著名的蚜虫研究专家。

回族历史上把伊斯兰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为中国建筑文化增添了新的样式。目前,已有福建泉州清净寺(圣友寺)、北京牛街礼拜寺、宁夏同心清真大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河北泊头清真寺、杭州凤凰寺、山东临清北清真寺、山东济宁东大寺、甘肃天水后街清真寺、河南朱仙镇清真寺、河南沁阳北大寺、河南开封东大寺、齐齐哈尔卜奎清真寺13座清真寺,扬州普哈丁墓园、山东德州苏禄王墓、南京勃泥国王墓、云南马哈只墓碑4处穆斯林墓葬以及泉州的陈埭回族丁氏祠堂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宁夏泾源县的回族“踏脚”舞于2004年被列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2006年,国务院公布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宁夏、甘肃和青海的回族花儿,宁夏的回族民间器乐以及天津的回族重刀武术、甘肃的临夏砖雕、宁夏的回族服饰。2006年7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并启动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6年9月28日,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位于宁夏永宁县的中华回乡文化园内的中国回族博物馆正式开馆,通过图片、文字、文物、事物、塑像以及现代声、光、电等手段全面展示了世界伊斯兰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回族的历史形成、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历史人物以及宁夏回族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民俗风情。改革开放以来,回族文化事业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是回族文学的繁荣,涌现了以张承志、沙叶新、白先勇、石舒清、霍达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回族作家。

张承志(1948一)是最多产也最有影响的当代回族作家之一,出版作品(单行本)约60部。早期作品《黑骏马》、《北方

的河》分获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5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长篇小说《金牧场》入选“中国小说50强”(1978-2000年)。早期创作以蒙古草原为写作对象,此后开始以回族历史与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心灵史》为代表作。蒙古草原、黄土高原和天山南北成为张承志创作的源泉,他的作品思考了诸如时代、国家、民族、宗教以及正义、人道、美等许多重大文化命题,并把回族文化以及整个中国文化放在异文化的参照背景下,来关注中国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心灵史》被认为“具有浓郁的史诗品格”,是“挖掘这种宗教的信仰者们的心灵史、人格史”。①张承志的创作一直追求一种内清外洁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获得了主流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沙叶新(1939一),江苏南京人。1959年开始发表小说,1980年发表《陈毅市长》,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评奖首奖、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84年发表电影文学剧本《宋庆龄》获《十月》文学奖。同年,电影剧本《陈毅与刺客》获第三届全国电视剧金鹰奖。1986年发表《寻找男子汉》,获第三届上海戏剧节创作演出奖。1987年创作的话剧《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依》发表于《十月》杂志1988年第2期,同年4月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该剧获加拿大“1988年舞台奇迹与里程碑”称号。剧作《假如我是真的》、《大幕已经拉开》、《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及小说《无标题对话》等,曾引起较大反响。散

……………………

①朱栋林、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88~18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

文诙谐幽默,针砭时弊,颇受好评。

白先勇(1937一),祖籍桂林,台湾现当代著名作家。作品主要发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为代表作。2000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白先勇文集》,首次将他的文学作品全面介绍给大陆读者。白先勇的小说关照个人、民族、文化的盛衰起落,其作品所展示的悲悯情怀、时间和空间上的乡愁以及对于逝去时代的感伤、古典文化的向往,具有独特的文学和思想意义。

石舒清(1969—),宁夏海原人。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迄今为止发表作品百万余字。小说集《开花的院子》入选《中国小说50强》(1978-2000年);2001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2004年获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描写西海固回族生活、情感及追求心灵的洁净,是石舒清小说的基本特色。小说《清水里的刀子》提供了一种清洁、顺从、坦然的理想生命态度,具有浓郁的民族宗教情怀。

霍达(1945一),女,北京人。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以反映北京回族生活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最为著名,获得了我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小说虽然在表现回族深层文化方面存在缺憾,但已经成为最为普及化的回族历史文化小说,而且重印几十版、发行上百万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界的一个独特现象。

此外,还有很多回族作家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坛,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文学作品,丰富了当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大花园。

回族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国武术四大技击流派之一(昆仑派)。回族武术有独特的拳械套路,如弹腿、查拳、回回十八肘、八极拳、心意六合拳、汤瓶气功、重刀等。回族历代武术家辈出,河南回族武术家何福生(1910-1998年)、张文广(1915-)是1998年我国首次授予的三位武术九段之一。沧州武术世家出身的马凤图独创“通备武学”,其四子马颖达、马贤达、马令达、马明达均为当代武术名家。其中,马贤达(1932一)是我国第二次授予的两位武术九段之一,其弟子回族武术家赵长军曾七次蝉联全国武术比赛全能冠军。宁夏的王新武、陕西的马振邦、广东的马志斌、河南的马春喜(女)和吕延芝(女)、现居美国的王菊蓉(女)、上海的于化龙、白云飞和李尊思、河北的吴连枝、浙江的李青山、武汉的张克俭等也都是当代武术名家。


新时期以来,回族学术研究的开展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对回族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人的研究。

1.回族历史研究的深化和总结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回族史研究的基础上,新时期以来的回族史研究更趋深化。1978年,《回族简史》出版。为该书的修订,1983年10月,在银川召开了第一次《回族简史》座谈会,会上白寿彝先生通过录音讲话提出了《关于编写回族史的几点设想》,对此后的回族史研究尤其是通史的编写具有重要的意义。1985年11月,在昆明召开了第二次《回族简史》座谈会。1987年12月在兰州召开的第三次讨论会正式更名为“全国回族史讨论会”。此后又先后在承德(1988年)、郑州(1989年)、济南(1990

年)、西安(1992年)、乌鲁木齐(1995年)、郑州(1996年)、黄山(1997年)召开了第四到第十次全国回族史讨论会,有力地推动了回族史及相关研究的深人发展。

新时期回族史研究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

第一,回族通史著作的出现。白寿彝先生在历次回族史讨论会上的录音讲话中都论述了自己关于编写回族通史的想法,1990年第六次回族史讨论会上,他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己《关于编写新型回族史的意见》,指出把回族史的体例分成叙说、综述、典志和传记四个部分来写。200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白寿彝主编的《中国回回民族史》,初步实现了他的设想。此前,还有邱树森主编的《中国回族史》(1996年)问世。相关成果还有《中国回族大词典》(邱树森主编,1992年)、《中国回族大辞典》(杨惠云主编,1993年)、《中国回族》(胡振华主编,1993年)、《伊斯兰与中国文化》(杨怀中、余振贵主编,1995年)等。

第二,地方回族史研究的丰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地方回族史著作有《湖南回族》(1988年)、《吉林回族》(1989年)、《云南回族史》(1989年)、《广东海南回族研究》(1989年)、《北京牛街》(1990年)、《陈埭回族史研究》(1990年)、《湖北回族》(1993年)、《百崎回族研究》(1993年)、《宁夏回族》(1993年)、《甘肃回族史》(1994年)、《呼和浩特回族史》(1994年)、《中南地区回族史》(1995年)、《湖南回族史料辑要》

(1995年)、《沈阳回族志》(1996年)、《陕西回族史》(1997年)、《广西回族历史与文化》(1998年)、《昌吉民族与宗教》(1998年)、《沧州回族》(1999年)等。2000年以后,又有《南京回族伊斯兰教史稿》(2000年)、《固原回族》(2000年)、《西北地区回族史纲》(2003年)、《云南回族50年》(2003年)等问世。

地方回族史研究比较突出的是呼和浩特先后编辑出版了《呼和浩特回族史料》七辑(1989一2007年)。湖南、广东、广西、湖北、四川、江西、海南、福建八省区成立了“南方回族古籍丛书”编委会先后出版了《中国南方回族谱牒选编》(1998年)、《中国南方回族碑刻匾联选编》(1999年)、《中国南方回族历史人物资料选编》(2000年)、《中国南方回族文化教育资料选编》(2001年)、《中国南方回族经济商贸资料选编》(2002年)、《中国南方回族社会团体资料选编》(2003年)、《中国南方回族古籍资料选编补遗》(2006年)等。

第三,回族各专门史研究的繁荣。在回族人物研究方面,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四册《回族人物志》是最重要的著作。此外,关于郑和、海瑞、回民起义领袖、西北马家军阀、回族革命人物的研究都有不少成果。在回族断代史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如杨志玖先生的《元代回族史稿》(2003年);在回民起义研究方面,有《云南回民起义史料》(1986年)、《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1993年)等著作。在回族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回族古籍整理以及回族经济、教育、科技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收获,重要著作有《回族史论稿》(1991年)、《回族商业史》(1988年)、《回回天文学史研究》(1996年)、《回族金石录》

(2001年)、《西北回族教育史》(2002年)、《回族近现代报刊目录提要》(2006年)等。

2.回族社会文化及伊斯兰教研究的深入开展

新时期以来,回族研究走出了单一的历史研究,开始向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迈进。1998年和2006年宁夏召开了两次“回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一些实证性的学科,如社会学、宗教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方法被运用到回族研究当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成果。回族文化的研究也趋于繁荣,涉及衣食住行、文学艺术、节日习俗、婚丧嫁娶、社会组织与制度等诸多方面,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回族研究与伊斯兰教研究有密切的关系。1980年到1986年,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研讨会先后在银川、兰州和西宁举行了5次,有效地推动了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深入开展。自1980年以来,不断有重要学术成果问世,有代表性的如《宁夏伊斯兰教教派概要》(1981年)、《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1983年)、《泉州伊斯兰教石刻》(1984年)、《中国伊斯兰教建筑》(1985年)、《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溯源》(1986年)、《中国西北伊斯兰教的基本特征》(1991年)、《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1993年)、《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1994年)、《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1996年)、《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1997年)、《中国伊斯兰教史》(1998年)等。3.学术团体与学术刊物的创建

1998年8月在云南昆明市举办的第十一次全国回族史讨论会上,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回族研究团体——中国民族学学会回族学会。此后,“回族学”这个名称被广泛加以讨论和使用。从199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二次会议开始改称“回族学研讨会”。此后,又先后在南京(2001年)、吴忠(2003年)、西安(2005年)、廊坊(2006年)召开了第十三次到第十六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在宁夏、云南等省区,还成立了地方性的回族学会或研究会。在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等地都设有回族与伊斯兰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

1991年2月,由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主办的《回族研究》正式创刊,这是我国回族研究领域最主要的期刊之一,已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多年来,《回族研究》对推进回族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1957年8月,《中国穆斯林》创刊,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伊斯兰学术文化期刊,有汉文和维吾尔文两种版本。“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81年复刊,现已成为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重要刊物,被列为“全国中文宗教类核心期刊”。《回族文学》创刊于1978年,原名《博格达》,由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回族文学专门期刊。​​​​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