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传音控股大楼 摄/胡瑾
腾讯云(重庆)数字产业基地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定向培训班
11月19日至21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在渝举行。活动旨在进一步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为制造强国建设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贡献“重庆力量”。
重庆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作为重庆工业经济发展“主场战”的渝北区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年以来,该区对标对表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着力构建“2335”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2个3000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智能装备、消费品制造、软件信息3个500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新型显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3个100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元宇宙、北斗应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含医疗器械)、AI及机器人产业5个战略性“新星”产业,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引进培育优质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核心区。
今年以来,全区工业投资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继续位居全市第一,长安汽车渝北新工厂、赛力斯、赣锋锂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如期推进,工业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势头。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随着一辆辆智能运输小车把电缆轴送到升降机上,黄色的机械臂便自动将线轴卡好。设备启动后,线缆开始自动缠绕,不一会儿,一盘盘整齐的电缆线逐渐成形。
走进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电缆”)铜线车间,排线工序区域的智能化生产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以前,排线工作可是个粗活、累活,工人三班倒才能干好,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还存在安全隐患。”泰山电缆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是电缆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
今年,泰山电缆联合浪潮云洲旗下的国器智眸(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机器视觉等技术创新打造了电缆排线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装备,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近年来,泰山电缆集成软硬件系统,打造了数字化车间,使能源利用率提高10%、生产效率提高20%。其超高压电缆生产数字化车间,被认定为2023年重庆市数字化车间。
得益于数字化赋能,泰山电缆发展势头强劲,产品畅销全国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到近40亿元。目前,其已成为全国电线电缆行业大型骨干企业。
以数字化转型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泰山电缆并非个案。
“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选择。渝北区作为全市重要经济板块,打造先进制造业核心区,理应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打头阵、做先锋。”渝北区经信委负责人说,近年来,渝北区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在实际行动中,渝北区每年本级投入上亿元财政资金,争取国家、市级政策资金超过亿元,实施了300多个数字化改造项目,一大批传统企业正加速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
今年,渝北区更是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领导小组,成功申报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国30个,重庆唯一),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水平。
政府之手推动下,今年前三季度,渝北区新增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22个。目前,累计全区智能工厂达6个、数字化车间达57个。
创新模式引育优质企业
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源动力
10月25日,渝北区、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洪泰基金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成立总规模达30亿元的重庆渝北洪泰基金。
与很多基金不同的是,该基金定位为本地招商基金,由渝北区国企之一的重庆临空投公司参投,肩负着为渝北区招商引资的重任。
就在成立当天,该基金分别与8家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国星宇航项目正是借力该基金引进的。该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将打造空天智能网联研发基地,实现基金、科创和产业共赢发展。
据悉,此次签约之前,在渝北洪泰基金牵线搭桥下,渝北区主要领导带队奔赴成都,与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合作,达成高度共识。
国星宇航项目,事实上是渝北“基金+招商”模式的首个落地成果。
今年以来,渝北区创新推出“基金+招商”模式,加快招引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企业,取得积极成效。目前,该区还依托这种模式,成功引进光鉴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其中,仅落户仙桃数据谷的项目就有6家,预计投资总额超过70亿元。
“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主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渝北打造先进制造业核心区,需要足够多的优质企业来支撑。”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渝北区瞄准汽车、电子产业等重点产业方向,创新招商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力度,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源动力,壮大产业规模。
在招商引资方面,渝北区除了推行“基金+招商”模式外,今年还通过央企招商模式,成功引入中国电信集团二级子公司中电信翼金公司(电信全国金融科技总部)、中国联通西部数字生态产业园等项目;通过以链招商模式,发挥传音等链主企业优势,成功引进芯知科技等企业10家,形成传音研发产业生态圈。目前,该生态圈企业已达20家。
在企业培育方面,渝北区从加强财税扶持、加大金融支持、优化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全力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调动更多资源和力量为专精特新入库企业提供专业支持。
截至今年11月底,渝北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专精特新企业243家。这些企业,正在渝北区电子、汽车、软件信息等产业中的发挥着带动作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1月11日,在2023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上,来自重庆渝北的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星通智联”),凭借其“高集成度舱泊一体智能控制器”产品,荣获中国汽车供应链优秀创新成果奖。这也是该公司连续3年获此殊荣。
连年获奖,凸显出北斗星通智联的创新能力不一般。
自2019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目前已拥有知识产权逾700项,形成了智能座舱及交互产品、智能驾驶及网联产品、软件工程服务产品三大业务布局。其中,智能座舱产品产能达到320万台(套)/年。
目前,其产品已在百余款量产车型上应用,且装量已超400万台,客户涵盖长安、吉利等20多家主流车企。一家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在渝北区崛起。
短短4年多时间,北斗星通智联就能够迅速成长起来,除了依靠其自身努力外,也得益于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带动。
重庆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丰富的人才资源,近年来,一个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这里逐渐成型。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2019年,北斗星通智联落户渝北区临空前沿科技城后,很快便与长安汽车、庆铃汽车等重庆本地车企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为北斗星通智联此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以来,渝北区大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合作,努力促进大中小企业形成上下贯通、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取得初步成效。北斗星通智联的案例,只是一个缩影。
就在前不久,工信部发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认定100个产业集群,渝北区北斗应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
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北区北斗应用产业集群是该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典型案例。在北斗星通智联、长安汽车软件、中科创达汽车等几家龙头企业带动下,目前该集群已集聚了一批导航、自动驾驶等领域的软硬件企业近90家。同时,培育“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累计形成有效发明专利173个。
聚焦>>>
渝北软件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前三季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5%
“满天星”行动计划实施1年多来,渝北区软件产业发展跑出了“加速度”。来自渝北区经信委的最新消息称,今年1-9月,该区软件业务收入累计达到279.7亿元,同比增长19.5%。
据悉,1年多来,渝北区围绕引育市场主体、人才引进培育、场景驱动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软件产业发展。
例如,该区通过加快楼宇收储利用、持续培育特色“名楼”和创建“名园”等举措,着力扩大、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的承载空间,为引进、培育企业提供优质载体支撑。仅今年1-9月,就新增收储楼宇12.8万平方米,新增楼宇使用面积5.51万平方米;截至9月末,该区已成功创建市级软件产业“满天星”示范楼宇1个,打造区级软件产业“满天星”示范楼宇11个,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1个(仙桃数据谷)。
依托这些载体,渝北区成立了数字经济产业链招商专班,系统梳理细分领域招商图谱,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同时,对于已落户企业,该区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园区和镇街协同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扫清发展障碍。
为给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渝北区则构建了“市—区—园—企”联动引才模式。今年以来,该区累计组织30余家企业赴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院校开展招聘6场、举办直播带岗等活动20场,达成就业意向760余人。同时,推动支持重邮研究院、北斗星通智联等三组联合体申报“超级工厂”,开展软件人才定向、订单、定岗培训。目前,已形成800余人培训计划,并推动6所高校与4家软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经过多方面努力,渝北区软件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今年1-9月,该区新增软件企业239家,新增从业人员3656人,新增中高端人才776人。目前,全区软件企业累计超3500家。(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渝北区经济信息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