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

2024-12-23 21:25:12 股市动态 诗礼

【健康中国行】

【2024年公卫宣传】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知识问答(一) 1.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指居民身心健康(正常的健康状况、亚健康的疾病预防、健康保护促进、非健康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 2.为什么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我们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通过比较一段时间来所检查的资料和数据,居民可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有利于居民采取有针对性的保健措施。同时,建立了健康档案的居民还可以在本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方便及时的、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另外,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后再去医院看病,给医生诊治疾病也带来很大的方便,医生看到有些检查近来已经做过,就可避免重复检查。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可以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发现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也便于社区责任医生定期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及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等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 3.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建立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 (1)逐步完善的原则。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部分内容需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综合,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从而逐步完善。 (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的重点为过去曾经影响仍然在影响、将来还会影响个体、家庭健康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档案的重要性并非马上就能认识到,将伴随个体、家庭所面临问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描述某一问题时,应遵循前瞻性原则,注意收集与问题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及时更新和保存。 (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的一些基本项目尚不能包含影响到个体或家庭健康的全部资料,故在应用中应对一些不符合实际或已发生变迁的资料进行及时的更新、补充。 (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其长期保存、反复使用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收集资料时,社区护士应在接受服务对象或其家属提供主观资料的同时,通过家庭访视、社区调查获得更多的客观资料, (5)保密性原则。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可能涉及个人、家庭的隐私问题,社区医务工作者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 4.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服务对象有哪些? 辖区内常住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残疾人、优抚、特扶对象、贫困人口(低保户、五保户)等人群为重点。 5.社区健康档案的重要性是什么? 只有建立完整、真实的社区卫生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才能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从而提供优质、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社区卫生状况。 6.健康档案建立后居民每年可以享受哪些服务? 居民每年可以享受的服务有: (1)孕产妇产前5次体检(孕前期12周,孕中期16~20周、21~24周、25~36周,孕后期37~40周),其中孕前期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五项、艾滋病、梅毒、血型和B超,孕中期检查包括血红蛋白,尿蛋白、血糖和B超,孕晚期包括B超检查和宫高、腹围检查,产后2次体检(产后7天和42天),其中产后7天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和一般情况指导。 (2)儿童从出生到三周岁可以体检10次(7天、满月、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其中6个月,18个月、30个月检测血红蛋白,其他为一般检查和健康指导。3~6岁每年体检一次,体检项目有:血红蛋白、视力、口腔检查和内科一般检查。 (3)65岁老年人每年体检一次,体检项目包括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四项、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B超和一般检查。 (4)慢病患者每年可以体检一次,还有每季度1次随访,如果控制不好,全年可以加访2次,此项工作可以由各村乡村医生完成。 (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随访4次、体检1次。 7.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哪几项?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和保存。 8.居民健康档案的服务内容是什么? 居民健康档案的服务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n> (3)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各类人员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n> 9.居民健康档案由谁建立? (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逐步为服务对象制作发放居民健康卡,替代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作为电子健康档案进行身份识别和调阅更新的凭证。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10.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如何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应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按照标准规范上传区域人口健康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规范上报。 11.如何保存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体检单等?n> 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体检单等,应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实行电子健康档案地区可以取消纸质档案。 12.什么情况下需要终止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缘由包括死亡、迁出、失访等,均需记录日期。对于迁出辖区的还要记录迁往地点的基本情况、档案交接记录等。t> 13.居民健康档案如何保存? 纸质健康档案应逐步过渡到电子健康档案,纸质和电子健康档案由健康档案管理单位(即居民死亡或失访前管理其健康档案的单位)参照现有规定中的病历的保存年限、方式负责保存。 14.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至健康档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 (2)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注意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应保证居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能汇总到电子健康档案中,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4)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15.如何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和信息识别? 居民健康档案统一采用17位编码制进行编码,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