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图书馆的档案文化建设研究

2024-12-24 12:25:44 财经资讯 圭淼

基于公共图书馆的档案文化建设研究

王瑞旬/兰溪市图书馆 摘 要:在人类文明初期,图书馆、档案馆是合二为一的,随着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逐渐从档案中分化出来,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各个领域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这种单纯纵向伸展、缺乏横向联系的现状局限性极大,束缚了自身的发展,也不能适应未来的需要。本文从对国外图书馆与档案馆合并后的运行模式中,剖析我国图书馆与档案馆的现状,研究基于公共图书馆的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档案文化 国外图书馆与档案馆 共建共享 家谱档案利用 信息化建设 1、图书馆档案文化建设的涵义及重要性 档案文化是一种原始文化,是一种记录或记忆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如果没有档案、没有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就会被阻隔,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明的延续就不可能实现。档案文化建设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发展社会文化的重任,对社会的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图书资料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图书馆档案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图书馆综合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是指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从馆藏档案载体及内容两方面着手进行建设和管理,使档案这一文化载体能够更好地记录历史、传承文化,传播文明,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利用价值以及档案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 此外,在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之下,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图书的资料档案要真正的发挥其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的作用,就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将图书馆的资料以及档案等实现资源的共享,为社会提供服务。 2、国外图书馆与档案馆合并后的运行模式 2.1、美国图书档案战略规划中的联盟与合作 迪莱维科(Juris Dilevko)认为,图书馆与档案馆一体化,可以保存和提供历史史料和最新的电子资料;或依然独立,但作为信息场所,具有同等的作用,那就是能让市民通过因特网利用到信息源。 2010年11月,国会图书馆发布了新的战略规划《美国国会图书馆2011—2016财年战略规划》,提出国会图书馆的保存研究与测试工作会与全球的图书馆和档案馆实现共享,以促进这些机构馆藏的有效利用。 2.2、全球合作项目 世界数字图书馆( world digital library,WDL) 由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毕灵顿于2005年首次提出,旨在建立一个展示各国文化财富的网络平台。2006年,该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并着手推动,2009年4月21日,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开通。世界数字图书馆以为世界人民提供免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己任,并有助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思想自由交流和信息广泛获取、增进文化多样性、提升知识共享能力等方面实现其战略目标。世界数字图书馆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成员包含了最广泛的图书馆、档案馆和教育文化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文件与档案管理局等组织都是其重要的典藏机构。世界数字图书馆提供多语言和多元文化内容,用户可以免费获取各种珍贵的图书、地图、手稿、影片和照片等,通过提供教育资源达到促进学术研究和缩小数字鸿沟的目的。世界图书馆项目是在数字环境下,图书档案信息融合服务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在融合模式、元数据标准、用户服务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2.3、加拿大图书档案馆 2004年,《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法》颁布。根据该法,原国家图书馆与国家档案馆合并建立—个创新型的知识机构,称为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LAC)。这个新机构强化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作用,使它能够作为持久知识获取的国家资源,为所有人服务,为作为自由、民主社会的加拿大的文化、社会、经济的进步作出贡献。 加拿大图书档案馆是—个创新型的知识机构,通过AMICAN系统,建立了—个简单的“一站式”存取平台,支持管理和获取加拿大图书档案馆的全部藏品,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实体化。这将会给使用者提供无缝的、集成的检索途径,不仅能查找多种载体形式的文献,也可以检索该馆在加拿大国内合作机构的馆藏。为政府的信息管理提供方便,并增强对加拿大文献遗产的公共获取,搜集和保存加拿大各种形式的文献遗产。 3、基于公共图书馆档案文化建设的探索 我国开展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实践寥寥无几,不少图书馆、档案馆名义上是一个机构,但两张皮现象仍然广泛存在。鉴于保存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使命,参考发达国家已有的诸多实践,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开展图书档案数字文化资源的无缝获取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3.1、我国图书馆与档案馆现状 著名图书馆学者周文骏认为,图书、情报、档案等都是以文献信息为基础而形成的产物。图书馆和档案馆收藏的各类文献同属于文献信息学范畴,都具有信息性.都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但因存在概念、内容、存在形式、学科构成、馆藏利用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图书馆与档案馆的完全分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与档案馆合并未必不是—件好事,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是目前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如果档案、图书部门合并,利用图书界已有的运行模式、信息技术及信息意识,一定可以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工作,尤其是面向社会的档案利用工作。据了解,目前国内也有图书馆与档案馆合并的案例,如天津泰达图书馆档案馆、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图书馆档案馆、江南大学图书馆档案馆等。但从网站、资料上可以看出,图书馆与档案馆合并后依然是属于两个独立机构,相互之间的工作并无交叉。 3.2、图书馆档案文化特色建设实例 3.2.1、国内图书馆、档案馆的共建共享。在档案馆和图书馆的馆藏空间因不断增加的文献而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论证,明确二者收藏的范围,协调收藏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如档案馆重点收藏的是政务文档、人事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图书馆则可设立专门的特种文献阅览室,将科研论文、专利文献及非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等复制后放在该阅览室直接供用户利用。 例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就吸纳了已有的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内容,建立了国家档案文献库,划分为中国清史档案文献、民国史档案文献、中国革命史档案文献三个类别。收藏了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重要档案文献,内容包括从明清至1995年期间最有权威性的150多万页的重要档案文献资料,在档案信息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2.2、引进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协作共建可应用清华同方开发的RFID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五部分组成:一是数据中心,对图书档案管理信息集中进行储存和处理,由中心数据服务器和管理终端组成;二是内务管理系统,完成图书档案信息RFID标签的统一制作以及对新建图书档案装入RFID标签等工作,由管理终端和标签发行/打印终端组成;三是流通管理系统,管理员在用户借出时在标签内写入相关信息,在用户归还时检验图书档案,并验证RFID标签内信息;四是查询系统,使用管理终端和手持机可以方便地查询每一件图书档案的位置;五是系统管理,对系统功能和权限设置、帐号管理等,使用该系统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3.2.3、图书馆特色建设中的家谱档案利用。家谱档案是图书馆特色的一个基本标志,也是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缩影,更是读者和广大科研工作者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家谱记载的内容十分广泛,对促进学术研究,加强教化,寻根认祖,进而构建和谐社会等均有着重要作用。家谱是我们的国粹,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承。家谱可以弥补正史所没有涉及的内容,通过家族、家承、家规、家学力量来解决很多问题。家谱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实写照。编写家谱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发端,但多为官家所修,直到宋代,民间编修家谱才日趋繁盛。历史上,家谱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它能够规范人伦,修正人心,是对社会制度和道德的一种重要补充。编修家谱可以承续传统文化,重温前人的优秀文化,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也是大有裨益有的。在图书馆中增添家谱档案资料,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意义。这也是图书馆档案文化建设的一个极具意义的特色项目。 4、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图书馆、档案馆协同服务实践的分析,根据目前我国图书馆、档案馆的管理体制、现状,以及我国现有的一些基于图书馆档案文化建设的探索,可考虑建立一种最容易发展、也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即:它既是图书馆,也是档案馆;既收藏档案、图书,也收藏其他情报信息,对它们进行统一管理,提供利用。 4.1、新时期图书档案的数字化 数字环境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国外的学者和机构已经意识到这种挑战,并以此为契机开展网络化的合作,几乎每个项目都开通了网站,提供文化资源,供用户使用。在公共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和档案馆都面临着数字资源长期存取的课题,在各自领域都进行着大规模的数字化建设,缺乏跨领域、跨部门的规划进行协调,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效和浪费。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的图书馆、档案馆合作规划,国家文化部可以牵头或委托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着手相关合作规划的调研和起草。中国档案学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应该成为主要的倡议者,并号召更多的团体加入进来,共同传承中华文明。 4.2、实现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资源的共享性 实现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到自己想要的图书资料和档案。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登录到电子数据库去浏览,这样也就极大限度的为人们使用图书资料档案提供了便利。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世界,用户可以对与图书资料档案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网络上进行讨论,扩大了以图书资料档案作为载体的知识影响力。此外,由于网络资源的便利性,用户利用的某些图书档案资料不再需要提供纸质书,也就降低了纸质书的损害程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既节约了纸张,又起到了良好的资源保护效果。 我国图书馆在长期的封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割裂的局面,各类型的图书馆各自管理、不相往来,这也就导致了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的重复采购,造成一些资源的封闭使用,没有充分发挥其利用率,也不利于读者的选读和利用。为了实现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应该加强与其他图书馆、档案馆、公共馆和科研馆的联系,实现各类型的图书馆图书、档案资源传递、资源共享,为社会大众读者提供绿色服务通道。 4.3、促进图书馆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专业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个现实问题,随着西方各国有关图书馆知识管理等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不断兴起,图书馆档案工作中的专业化发展需求日益凸显出来。档案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教育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图书馆人员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信息产品的收集者和加工者,更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 随着时代进步,传统方式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代图书馆档案人员不仅需要有尊重档案、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遵守法律、严守机密的职业道德情操,而且需要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既懂技术,又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及外语、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馆员,以此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图书馆服务的现代性和多元性。因此,在图书馆档案工作中充分调动主体因素,切合实际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The Library of Congress strategic plan-fiscal years 2011-2016[OL].[2012-02-O5].http://www.1oc.gov/about/strategicplan/strategicplan2011-2016.pdf.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tsj201130045.aspx [2]世界数字图书馆章程[EB/OL].[2013-02-01].http://project.wdl.org/about /charter /charter-zh.doc. [3]李农. 欧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馆际合作趋势[J].图书馆杂志,2008,27(8). [4]丁建琴.浅析图书馆与档案馆合并模式[EB/OL].兰台世界,2011(30). [5]张卫东,赵红颖,李洋. 欧美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6). [6]朱萍. 让高校档案馆"热"起来——对高校档案馆与图书馆协作共建的探讨[EB/OL].档案学研究,2009,107(2).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axyj200902018.aspx [7]吉素丽. 浅论家谱档案利用与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 [8]李姝. 浅谈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EB/OL].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9).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ljkjxx201309130.aspx [9]张兵.图书馆管理与实务[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10]向实,刘晨.图书馆知识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1]段伟.试论图书馆与档案馆酌协作共建[J].情报探索,2007(7). [12]Yarrow A,Clubb B,Lynn J.Public libraries,archives and museums:Trends in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R].Hague:IFLA Professional Reports,2008:108. [13]肖希明,郑燃.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26-39. [14]林爱鲜.档案馆与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的影响因素比较[J].兰台世界,2012(29). [15]朱学芳.图博档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及服务融合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11(5): 57-60. [16]宋阳.对家谱档案的再认识[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11):60-62. [17]史光明.关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2002(3). [18]段勇.美国博物馆的公共教育与公共服务[J].中国博物馆,2004(2) [19]赵红杰.试论我国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协作与共建[D].2009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