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呢?”相信很多人脱口而出,“上下五千年”。
我们知道“五千年历史”这个说法是从夏朝开始计算的,但夏的存在却是一个谜,一个争论了百年却没结论的话题。
因为,没有确凿的考古证据,能证明夏朝的存在。
夏王朝是否真实存在?
目前,支持夏王朝存在的最有力证据是诸多历史文献上面的记载,比如《礼记》《左传》《史记》。
但是,这些文献成书时间远远晚于夏,成书最早的《礼记》是在周朝之后。
《史记》更是由汉朝的司马迁所作,文献的作者都不是夏王朝的见证者,对于夏王朝的记载也是在前人文献或者历史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再者,文献本身的真实性不足。
文学史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秦朝之前的众多文献或是伪作或是变作,而且每经过一次朝代变迁、社会动荡,都会有大量的文献失传。
留传至今的历史文献中,成书越早的真实性就越低,比如《尚书》,清华大学发现的战国竹简上记载的《尚书》与留传下来的基本就是两套书。
既然古籍中的文字记载不足以证明夏王朝的存在,就只能运用考古学的方法来解决夏史问题。
虽然现今中国尚未发现夏朝的都城遗址,但是已经发现了一些和夏朝同时期的青铜遗址或者和夏朝有关的遗址,如河南洛阳的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存在的时间大约在前1750年到前1500,大约是夏朝后期的一个遗址,一直延续到了商朝前期。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朝后期的国王都居住在斟寻,“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国语》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说明斟寻位于洛阳一带,而斟寻氏是夏朝的分封国之一。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龙
这说明,二里头遗址有可能是夏朝的斟寻氏遗址。
但是,只是有可能。
因为,没有确切的甲骨文对于夏的记载,学界乃至国际上,夏朝的真实性还是迟迟没被确定。
各地区的文化起源
曾经有老外这样问到:“中国的夏朝不存在,如果它因此被踢出四大古代文明,希腊是否就成为其中之一?”
退一步讲,即使中国当不成文明古国,希腊也排不上号。
希腊帕特农神庙
大家熟知的古典希腊,是两河流域和埃及共同哺育的一个次生文明,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都属于原生文明。
况且,从文化意义上讲,商朝之前肯定是有一个王朝存在的,只是是否就是“夏朝”,是否是一个国家的形式,这才是争议所在。
中国作为一支古老文明的延续,向来以悠久的历史长河著称于世,能不能凑足那五千年,都不影响中国悠久的文明。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原始的部落文明。
贾湖骨笛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大汶口文化为代表,你要是山东人,老祖先没准就是大汶口的;
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东南部,也就是浙江这一块,主要是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
河姆渡遗址
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文明起源是屈家岭文化,湖北人的老祖宗;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主要是红山文化,代表地区是内蒙古;
以关中、豫西、晋南邻境为中心的中原,则以仰韶文化和中原龙山文化为代表,河南、甘肃等的老家;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盆
以洞庭湖、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则以哨棚嘴文化与宝墩文化为代表,湖南或者四川人,自己祖先的起源,就是这块了。
不过,这主要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参考,想搞清楚你的血脉,还得继续往下看。
中国各省血统来源:看你是谁的后裔?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在不断的变迁中,我国历经了几次比较大的人口迁徙和各民族人口融合。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安史之乱,直到宋朝灭亡,各民族融合速度加快,通婚杂居。
那么现代的省份居民大都是属于什么血脉呢?
1.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汉族人口居多,部分是鲜卑、女真、匈奴和汉人混血。
先看看中原地区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四个省份居民的身份组成。
中国历史上北方中原地区的人口组成与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著名的人口大迁徙息息相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两宋之际的“靖康之乱”。
这三次人口大迁徙导致北方地区汉族南下,原先长城以北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汉人发生融合。
所以,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四个省份,中原汉族人口较多,也有部分是鲜卑、女真、匈奴和汉人混血的后裔。
2.北京: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的混血后裔
现在的北京人,普遍不是纯正的汉族人。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契丹人的辽、女真人的金、蒙古人的元和满族人的清朝,这几个朝代都选择在北京建都,唐朝的北京地区还是粟特人安禄山的老巢呢!
所以,现在的北京人大部分是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人的混血后裔。
3.东北:骁勇善战的女真族
东北三省,向来是女真族的“老巢”。
查干湖冬捕
女真族出身的完颜阿骨打起兵于黑龙江,对辽国发出挑战,最后公元1114年建立金朝,成为金朝的开国皇帝。
大约在500年后的东北三省,同样是女真人出身的努尔哈赤以十三幅铠甲起兵反明,最终建立大清王朝。
讲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东北地区“狠人”就是多。
4.浙江:河姆渡人的后裔与东晋、南宋时南迁北方人的混血后代
浙江一带的江南人,在大家印象中就是一幅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燕子,这与中国历史上“衣冠南渡”相关。
西晋末年,晋元帝避乱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
南京秦淮河
当时,北方一大批缙绅、士大夫和大量庶民百姓都随之南下,把北方的文化礼仪都带到南方,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史称“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之后的江南,南唐和南宋又纷纷将都城定都在南京和杭州,南唐与南宋皆是以“词”著称的文学大发展时代,所以进一步促进江南一带的文化发展。
上推至远古时期,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因此,浙江人的祖先是河姆渡人,现在的浙江人嘛,是河姆渡人的后裔与东晋、南宋时南迁北方人的混血后代。
5.广东人:正宗的是百越族后裔、客家人是河南人迁徙过去的
我们再往南边看看,正宗的广东人的确是百越族的后裔。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览的金缕玉衣
不过,那都是秦汉时代的事情了,随着秦朝统一了中国,迁徙了20万的中原士兵和百姓来广东垦荒之后,广东就逐渐和中原结合了。
上千年的南北民族交流,现在哪里还会有纯正的广东人!
查查祖籍,现在的广东人大部分都是北方中原过来的,举个例子,客家人就基本都是河南那边迁徙过来的。
不过,广州这边,如果是本地人土著,那就保持了百越族人的相貌特点——眼眶比较深,额头比较凸那种标准老广造型的,就是百越族遗传基因多一点的。
6.四川:少数汉人、羌人与巴蜀人的血统,现在以湖南湖北移民居多
至于四川人的祖先,那又是哪里的呢?
三星堆青铜面具
现在,普遍有个说法叫“湖广填四川”,应该是有一部分四川人的祖先是从湖广那里来的,但也会是原始巴人和蜀人。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秦汉以前,四川大部是巴国与古蜀国的领地,主要居民为巴人、蜀人;
秦汉时期,随着巴蜀与中原交往的频繁、羌人的南迁,少数汉人、羌人与巴蜀人不断融合,这就构成了当时四川人的主体。
在秦汉以后,由于战争的原因,四川出现过几次人口大量减少的情况,使得大量周边地区的居民迁入四川,并不断与原住民融合。
重庆湖广会馆
明末清初的农民战争期间,四川出现了最大规模的人口减少,以致赤地千里。于是,清政府调集大量湖广百姓迁入四川,迁入人数大大超过了当时四川的原住民,而且其中的移民以两湖籍(湖南湖北)的最多,所以又称“两湖填四川”。
今天的四川方言,则是在“两湖填四川”之后逐渐形成的。
准确而言,华夏民族形成的过程不是一个家庭、一个氏族、一个部落所能够成就的,华夏民族是多元的共同体,也是历经多年的民族融合而产生的。
炎黄二帝像
自史前时期,中华民族即已确立多元一体的格局,即使在没有强大的中央政权控制时期,中国各文化区也通过密切交流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分久必合”成为必然的历史大势。
在中华文明内部,主导文化对其他文化兼容并蓄,不断丰富中华文明内涵,促进各地区一体化进程发展和文化认同感增强。
再后来,频繁的人口流动和生产技术的交流,更是形成“血浓于水,难分彼此”的文化格局。
今天的追本溯源,不是为了区分到底是谁的后裔,而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无论现在你是哪里人,从血脉上看,各个省份地区都是混杂交融的,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家人。
下次,如果地域黑们还随随便便对某个地区发表言论时,建议先搞清自己老家是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