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聚焦
9月首周,国内多家上市车企已经全部披露2023年上半年财报。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20家A/H股上市车企中,16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家扭亏为盈,合计约有1/3车企净利润下滑。其中比亚迪、长安汽车增速明显,比亚迪成为上半年最赚钱车企,净利润达109.54亿元;长城汽车和东风集团的同比跌幅超七成;力帆科技出现营收利润双降。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莉
营收分析
比亚迪体量“逼近”上汽集团
具体来看,上汽集团依然是国内体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上半年销量最高,达到207.2万辆,营收也最高,达到3265.55亿元,但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却同比下降了7.28%。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在出口业务上表现出色,已经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自主品牌车企,出口量达到了48.3万辆,今年目标是100万辆。
从数据来看,虽然比亚迪的营业收入远不及上汽集团,但却是上半年最赚钱的车企,也是当前国内市值最高的车企。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营业收入2601.24亿元,同比增长72.72%;归母净利润109.54亿元,同比增长204.68%。比亚迪利润的大幅增长,与其上半年销量上的强势表现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销量为125.56万辆,同比增长94.25%,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61.68万辆,同比增90.66%,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63.14万辆,同比增长100.66%。此外,比亚迪上半年汽车及相关产品毛利率为20.67%,已经高于特斯拉的17.9%。
其他自主品牌方面,长城汽车上半年表现依然不佳。财报显示,上半年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为699.71亿元,同比增长12.61%;归母净利润为13.61亿元,同比下滑75.69%。对此,长城汽车表示,这是由于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同时坚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以及汇率收益减少所致。总的来看,长城汽车、东风集团股份等传统车企出现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降。
此外,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的4家车企(蔚来汽车、赛力斯、力帆科技)中,仅有赛力斯实现减亏,其余3家亏损持续扩大;此外北汽蓝谷、零跑汽车、海马汽车报告期内营收增长的同时亏损进一步收窄。
销量分析
大集团合资品牌“拖累”整体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团内部合资品牌表现孱弱,这种现象在长安汽车、东风汽车集团股份等其他合资车企上也是一样。
此外,今年3月以高额政企补贴掀起汽车行业大规模“价格战”的东风集团,并未在此价格战中收获“战利品”。因旗下多个品牌利润空间被压缩,集团整体利润下滑近八成。同时其作为“利润奶牛”的东风日产与东风本田的两家合资公司销量下滑,对东风公司基本盘造成了一定影响。根据财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应占合营企业溢利及亏损约14.03亿元,较同期的52.25亿元减少38.22亿元。今年1-7月,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累计销量分别为38.68万辆和28.1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0.49%和32.41%,在一众合资车企中下滑幅度偏大。两个品牌前7月累计销量为66.86万辆,占东风汽车集团股份乘用车总销量的73.61%。
当前,传统车企集团正积极转型,依靠自主板块发力拉动业绩。如长安汽车旗下今年加大力度对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等新产品的陆续投放;吉利则加速重心发展银河系列、领克、极氪等品牌,其新能源产品(含吉利、领克、极氪、睿蓝)上半年销量15.8万辆,同比增长43.9%,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由去年同期17.9%提升至22.7%。
广汽集团也在加速转型,旗下自主品牌对集团的贡献稳步提升,其中广汽传祺自2022年实现盈利以来,今年上半年盈利面持续扩大;另一自主品牌广汽埃安今年六七月连续两个月实现盈利。
新势力车企
理想最快实现扭亏为盈
新势力方面,理想最快实现扭亏为盈。同时也是销量增速最快、营收增长最快的新势力车企。数据显示,理想汽车上半年销量13.91万辆,同比增长130.3%,营收474.4亿元,同比增159.31%。从财报数字来看,2023上半年,理想汽车净利润32.44亿元,已超过国内大部分传统车企。
如今看来,曾经的第一梯队“蔚小理”,已经变成了“理蔚零小哪”格局,8月份这5家新势力车企月交付量都在1万台以上。
蔚来是所有汽车公司中亏损最严重的,净亏损达109.26亿元,同比增长139.08%。据销量数字显示,上半年蔚来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7.35%至5.46万辆。蔚来在财报中指出,其在生产成本、研发费用、营销及行政费用等方面合计支出达309亿元,同比增长20.67%。
车市观察
应加快形成全域自研技术“护城河”
上半年车企财报暴露出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多轮的价格战并未给多家车企带来明显的收益,甚至部分车企的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对于部分大集团来说,合资品牌已经丧失竞争优势,必须寻找新增长极。
特斯拉在一体化压铸上再次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这意味着马斯克今年年初定下的“制造成本再减半”的目标有望实现。这条“鲶鱼”的技术进展,势必将再次从技术层面诱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本之争。
可以看见,尽管上半年整体汽车行业波折不少,面临着挑战,但财报中隐藏着多重行业增长的新动力。如传统车企的自主新能源品牌已经实现的快速发展,并实现与新势力的势均力敌之势。无论传统还是新势力,都越来越注重核心技术的自研,随着研发投入增加,形成全域自研技术“护城河”;产业链如芯片、电池等加速垂直整合,在化解零部件供应压力同时,带动单车毛利增加。此外,中国品牌今年加码出海力度,汽车出口正成为上市车企的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