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爱您和家人健康 人卫健康
很多人在学习和生活中,
不管走到哪里,
都会感到很紧张、不知所措,
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口干、出汗、
肌紧张性震颤、颤抖、颜面潮红或苍白等症状,
或稍微遇到一些事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这些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焦虑,
但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
在应激面前,适度焦虑具有积极意义,
其可充分地调动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并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
但如果出现过度紧张,
严重地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就需要进一步进行干预。
如何把握紧张的度
病理性焦虑是指持续且无具体原因地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依据地预感到灾难、威胁及出现大祸临头感,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运动性不安。
什么情况下要进行干预
①焦虑情绪的强度并无现实的基础或与现实的威胁明显不相称。
②焦虑导致精神痛苦和自我效能下降。
③这种情绪相对持久,且不随客观问题的解决而消失。
④预感到灾难或不幸的痛苦体验。
持续出现上述问题,一定不能讳疾忌医,需要到专业机构行进一步的检查。
如何进行调整
①听音乐:在紧张的时候听一些舒缓的、让自己放松的音乐,可以获得全身心的放松,也可以通过唱歌来缓解自己的不适感。
②做运动:坚持每天运动30分钟左右,可以让身体在排出汗水的同时,使情绪得到释放,整个人会感到轻松和自在,运动能够调节人体的各种激素,以达到最佳状态,使身体这个内部生态系统充满能量和活力。
③练正念:多项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可以通过训练变得平静、专注和富有觉察力,并让情绪更加稳定。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快乐的健康密码》
本书主编: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 杨甫德
中南大学湘雅医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李凌江
本文作者:
徐献 李卫晖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原标题:《有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感到很紧张,有的人稍微遇到一些事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这是?》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