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公安分局经侦大队
2022年9月20日
征集违法犯罪线索!临沂市公安局兰山分局发布通告
2022年度全市城市建设现场观摩会项目评议结果通报
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联系电话:2952811
本文来源:理财一周报
9月7日,理财一周报记者通过独家渠道了解到,原南方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原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李旭利目前正处于看守所拘留状态。
据悉,李旭利被拘是在8月13日,并非此前传闻的8月22日。
2010年10月底“由于身体原因和自身的安排”离开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后,李旭利陷入涉嫌“老鼠仓”被查的传闻。今年8月,有媒体爆出李旭利因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被上海警方逮捕。
十个月的风暴
2010年10月25日,重阳投资发布公告称:“重阳投资首席投资官李旭利先生由于身体原因和自身的安排,已于近期辞去该公司的职务,正式离开重阳投资。”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李旭利陷入“老鼠仓”传闻。李旭利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澄清“自己辞职是身体原因,同时指出未来可能不会再涉足投资领域”。
2010年11月,《第一财经日报》刊登独家报道:《李旭利辞职真相:涉嫌“老鼠仓”已被边控》。李旭利称“自己毫不知情”。
《财经网》随后援引《第一财经日报》消息,进行追踪报道。该报道称,2011月19日,一名证监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李旭利涉嫌内幕交易案件正在“走程序”,证监会正在对其进行调查,但取证与认定较为艰难。
今年以来,传闻再度升级。《证券市场周刊》5月报道:从接近证监会的两个不同渠道获悉,原李旭利被监管部门调查一事已有定论,已确定李旭利因涉嫌“老鼠仓”被立案调查,稽查部门的调查已经结束,案件已经移交行政处罚委进行认定,不排除移交司法部门的可能。
8月28日,《证券时报》报道称上海好望角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拓日前被司法机关抓捕,“在对李旭利多月的调查取证中,有关部门已掌握其在从业期间的多项违规问题”。
据了解,8月初,李旭利还曾主动给某媒体致电澄清此前的传闻。9月6日,记者多次拨打李旭利电话,但其电话一直为停机状态。
而截至发稿时,交银施罗德基金尚未做出回应。李旭利最早任职的南方基金9月8日则表示:“没有任何机构到我们公司调查关于李旭利事件。”
走出“五道口”,到南方去
李旭利,1973年生,四川眉山人。从参与筹建南方基金算起,1998年出道的李旭利,拥有长达12年的投资生涯。放眼业内,从业年限之长出其右者屈指可数。
事实上,在参与筹建南方基金之前,李旭利的履历已几无可挑剔之处。1991年,李旭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学专业。
1995年,李旭利考入素以所在地“五道口”闻名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
毕业后,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的李旭利加入了筹备中的南方基金。
至今,还能在南方基金官方资料中读到如下描述:1998年3月6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批规范的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成为我国“新基金时代”的起始标志。
谈到南下的决定,李旭利曾表示:“国外的金融市场上,资产管理行业在其中占很大比重,当时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很成熟,证券业及保险业也相对成熟,只有基金刚刚起步,但肯定是要起来的,我就希望选择其中一家基金公司起步。当时的想法非常明确,宁可工资在一万到两万间波动,也不要稳定在五千左右。”
李旭利涉嫌破坏金融秩序罪被拘
在1998年至2005年任职于南方基金的期间,李旭利走的是一条典型的研究转投资的道路。
从最初的研究员职务一路发展成为南方基金投资总监,期间还担任了交易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等职务。
2000年,李旭利成为基金天元的基金经理,当时李旭利只有26岁。从业绩来看,在2001年至2005年的大跌中,李旭利所管理的产品始终保持了正收益。
交银施罗德突进
2004年时,李旭利已经成为南方基金投资总监,同时管理着南方基金旗下基金天元、南方稳健两只产品。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李旭利在2005年辞去了在南方基金的所有职务,转战上海参与筹建了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
李旭利说:“在南方基金呆了7年,希望换个地方改变一下。”
据记者了解,虽然当初曾参与了南方基金的筹建过程,但是李旭利从未自己打造过一只团队,而当时尚未成立的交银施罗德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以投资总监身份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后,李旭利先后担任了交银稳健基金和交银蓝筹基金经理。
2006年、2007年期间A股迎来了一轮大牛市。而在李旭利管理的一年多以来,交银稳健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高达145.88%,期间基金单位净值从1元升至2.3495元,最高一度冲至2.6102元。
截至2009年上半年度末,交银施罗德基金规模闯进业内前十。
转投私募,炮轰公募制度
之后的情况和当时出走南方时有几分类似,在交银施罗德基金的市场竞争力逐渐显现的同时,李旭利再次选择了离开。
所不同的是,李旭利这次选择的是离开公募基金业,转而投向阳光私募。2009年6月26日,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李旭利出资600万,持股20%成为第二大股东,同时出任首席投资官。李旭利在人大的学长裘国根担任重阳投资决策委员主席。
李旭利被称为“公转私第一人”。对此,李旭利曾表示:“在公募基金做得好坏与基金经理利益联系并不紧密,公募基金是不允许基金经理自己做投资的,而我又特别想去做投资。”
上海某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在电话中这样告诉记者:“大家也可以看到,李旭利去了重阳之后,一直比较高调。不排除被秋后算账的可能性。”
在深圳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年度峰会上,已是重阳投资合伙人身份的李旭利公开炮轰基金业内现有机制不完善、留不住人才。
他甚至说,有人特别有理想,比如王亚伟,但是他不是特别正常的一个标的,最早20多个基金经理只有他一个人留下来了。
对于目前不允许基金公司内部员工持股的现状,李旭利在会上表示:“ 我们都知道中国现有的法律框架里面是不允许管理公司内部员工持股的,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说金融行业要对外开放,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对外开放,我们对外已经很开放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要对内开放。”
而对于当前的监管,李旭利也有其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最近老鼠仓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于基金经理和投资研究人员的管制越来越多,很多人成为“老鼠”是因为大家没有什么机会处理这些财务的问题,倒不一定是道德败坏的问题。过度的监管已经导致了这是我们了解的很多投资研究人员想离开的很大的原因。
这些犀利的言论,背离了监管层对投资从业人员慎言慎行的要求。MSN、QQ等联络方式被监查,已成行规。
震动上海滩
李旭利“公转私”的时期,监管风暴亦越演越烈。知情人士说,李旭利“阴差阳错地被查了”。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股市未能幸免。经济大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利益调整开始了。同时,金融安全与金融监管呼声越来越高。“健康稳定发展”成为证券之目标。
2009年4月,融通基金的基金经理张野“老鼠仓”案震动投资界。此前,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原经理唐建和南方宝元债券及南方成份精选基金原经理王黎敏分别于2007年、2008年被查。
2009年8月,深圳证监局对辖区内基金公司进行大规模调查,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原基金经理涂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原基金经理韩刚、刘海三人东窗事发,涉嫌利用公司信息从事内幕交易。
黄浦江两岸传言四起。
2009年10月16日,最高法和最高检公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追究基金“老鼠仓”的刑事责任从此有了法律依据,该罪名即被确定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2010年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五部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公布行政处罚书,取消原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中国收益基金的基金经理黄林执业资格。6月,新成立的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披露:原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许春茂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本人或指使他人操作相关证券账户,持续以先于、同步于或稍后于基金买卖相关个股的方式牟取巨额利益,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9月7日,证监会通报上半年证券稽查执法情况:共受理案件线索124起;新增案件调查83起,其中内幕交易案45起、市场操纵案7起、信息披露违规案7起、其他类型案件24起;完成案件调查105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7起;收缴罚没款4691万元,完成跨境执法协作案件12起。
在这篇通报稿中,证监会说:“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加大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继续将打击内幕交易作为执法工作的重点,继续严肃查处市场操纵、基金‘老鼠仓’、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晓鹏(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立足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中国财富管理3.0 时代应特别强调“大”“ 真”“ 新”三大特征,赋予财富管理理念更加全面、更为真实、更有前瞻性的内涵。
2019 年我国前三季度GDP 累计达到69.8 万亿元。十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财富亦持续增长。据BCG测算,2013-2018 年中国个人可投金融资产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2018 年末达到147 万亿元,2023 年有望达到243 万亿元。与财富规模一同迅速增长的还有财富管理需求,截至2018年末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约为112.4 万亿元,个人、企业、政府、机构等已成为财富管理领域的重要相关方。
2018 年颁布的资管新规、理财细则等监管政策在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期限匹配等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财富管理行业发展面临转型挑战。在此背景下,光大集团积极推动“大财富”转型,提出建设财富E-SBU,以构建“大财富”生态系统为核心,以金融科技驱动和互联网平台思维为依托,以生态圈化的商业运行模式,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时代趋势:财富管理转型提升的“大、真、新”
国际上通常所指财富管理业务,是为高净值个人和家庭提供的金融服务,其业态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1.0 时代以理财、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销售为主,属于产品导向型阶段;2.0 时代重点从客户角度出发,以组合投资方式,定制化、个性化地实现客户需求与金融产品的匹配,属于资产配置型阶段;3.0时代强调全生命周期服务,全球资产配置,全面权衡安全性、流动性、增值保值,属于价值管理型阶段,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李教授在《中国式财富管理》一书中,把3.0 时代归为财富管理的全权委托模式。立足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中国财富管理3.0 时代应特别强调“大”“真”“新”三大特征,赋予财富管理理念更加全面、更为真实、更有前瞻性的内涵。
“大”,是指财富管理的客户更加广泛、产品更加多元。从客户方面看,传统财富管理主要服务于中高净值个人客户,而大财富管理时代,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日趋成熟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公司、机构、政府客户对财富配置、保值增值和风险对冲的需求日益迫切。从产品角度看,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财富管理产品日趋多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理财产品,也包括现金管理、年金、资产证券化、投资、融资、租赁、代理等新兴金融服务;既包括线下产品,也包括线上产品;既包括境内机构产品,也包括境外机构产品。
“ 真”, 是指回归财富管理本源。2018 年出台的资管新规针对之前种种乱象,拨乱反正,督促金融机构回归财富管理本源。核心是做到三个“真”。一是产品创设发行要真实。财富管理机构必须持牌经营,产品销售要对应真实的财富管理需求,与投资者的风险识别、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二是投资管理要真实。财富管理机构要通过科学配置金融资源为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而不能靠层层嵌套逃避监管、违规投资博取高收益。三是风险收益要真实。财富管理机构要尽到真实揭示风险之责、客观披露信息之责、规范经营管理之责,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新”,是指财富管理进入高科技、智能化新时代。为适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金融机构要在市场中胜出,必须拥抱新科技。金融科技能大幅提升财富管理服务的覆盖率,无论是VIP 客户还是“长尾客户”,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放银行等数字手段都使其摆脱了对理财中心、私人银行、大户室等物理场所的依赖。金融科技能大幅提高理财产品使用率,使财富管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理财产品搭配更为便捷。金融科技还能重塑财富管理的业务流程,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用户画像、智能投顾等科技应用,加快了销售、运营、投研、风控、清算等各流程的重构。
协同联动:构建财富E-SBU生态圈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价值创造理论也从价值链、价值网向价值生态演进,即一方面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功能平台,另一方面整合自身和其他组织的服务资源,形成持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财富管理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需要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机构安排,加强金融机构多条线、多部门协同,实现从客户系统到产品线再到分销端的全流程无缝衔接和一体化作业。不同业务板块、不同产品线都要能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一个核心价值、共建一套品牌体系、共有产品和客户、共享技术与创新。这就需要构建协同战略、培育协同文化、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营销一体化、运营一体化、考核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最终作为统一的产品创造者和服务商呈现在客户面前。
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等所著《新时代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一书中指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能够促进金融机构推动资源整合和共享,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有助于实现范围经济。金融控股集团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金、牌照、网点、科技等线上线下资源,形成更加紧密、稳固、开放、高效的协同体系,在构建财富生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元化金控集团如平安、中信、光大等都利用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财富管理平台。
光大集团正在探索“战略单元+ 生态圈”发展机制,在战略单元SBU 概念上引入三个E(Ecosphere 立体生态、Electronic科技赋能、Everbright 光大特色),着力打造财富、投资、投行、健康、环保、旅游六大E-SBU 生态圈,其中财富E-SBU 起着基础性和平台作用。
产品创新:打造“阳光财富品牌”
从国际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来看,欧美市场的财富管理中可供客户选择的金融产品众多,以美国为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单设账户(SMA),以及RPM 账户管理这四大类基础产品,为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了投资范围广泛、风险收益特征丰富的配置工具,相比之下,我国的产品数量和种类较少,许多财富管理机构不具备产品研发的资质和能力。
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要与多元化、全方位的产品对接,如果产品种类、收益和便利性没有竞争力,客户数量和规模增长将受到很大制约。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既要有标准化、流程化的产品,也要能够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提高财富管理的覆盖率、使用率和渗透率,进而提升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按照产品精致、获客精准、服务精益、管理精良的要求,光大集团推进“三名”(名品、名店、名星)建设,建立覆盖全业务线、全产品线的品牌体系,带动阳光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在产品净值化方面,光大理财创新性地建立了完全符合资管新规的“七彩阳光”产品体系;在投研专业化方面,光大理财研究团队成为光大集团内“敏捷型组织”的先锋,并搭建了宏观- 策略- 行业- 企业的“四位一体”研究体系;在渠道市场化方面,光大理财不仅深耕母行渠道,更拓展代销至券商等非银机构及BAT 等互联网渠道;在基础设施科技化方面,光大理财以智能系统支持理财发展。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光大集团将坚持不懈、努力探索,做好财富管理,服务好广大投资者,拥抱财富管理3.0 时代,为财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贡献力量。
本文原发于《北大金融评论杂志》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