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如今,为了养家糊口,大部分人不得不努力工作。然而,疫情的爆发导致各行各业都陷入困境,赚钱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许多人都渴望有一天可以告别上班的苦恼,通过存款利息来实现财务自由。有人认为,只要在存款达到300万,就可以不用再上班了。
但是,真的能够只靠存款利息过着舒适的生活吗?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和分析。
如果在银行存款300万元,一年的利率为2.05%,那么一年下来可以获得6.15万元的利息收入,平均每月为5125元。
当然,也可以选择存放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2.6%,平均每年的利息收入为7.8万元,平均每月的利息收入为6500元。
显而易见,在正常的生活情况下,300万存款的利息足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因而可以实现不用上班的财务自由。
然而,人生充满了许多不可预测的特殊情况,这些情况下靠300万存款的利息来过日子将变得困难。
(一)存款利率和通胀的影响
目前,银行存款利率确实足够支撑利息收入的生活。但是,如果将来存款的利率不断降低,或者通货膨胀不断上升,那么靠仅有的利息收入将越来越艰难。
明显地,尽管有300万存款,但仍需要考量存款利率和通胀的情况,其对财务自由的影响。
(二)健康状况的影响
尽管有300万存款,可以依靠利息生活,但如果突然患上重病,不得不使用存款来医疗费用,存款数额将会不断减少,生活也将艰难起来。
因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没有重大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依靠300万存款实现不用上班的财务自由。
(三)生活品质的限制
存放300万在银行,每个月的利息收入大约在5,000至6,000元之间。这样的收入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然而,如果想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比如经常光顾高档餐厅,购买奢侈品,那就是不可能的了。
显然,300万存款的利息只能满足最基本的财务自由,适合对生活需求不高的家庭。
事实上,存够300万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一个家庭每个月存入5,000元,一年只能存下6万元,要存够300万就需要50年的时间。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收入不能发生变化,生活不能发生大的改变,这实在是极为困难的。
事实上,普通工薪阶层要想积累100万都是艰难的。主要因为大多数家庭收入有限,还有房贷、车贷的压力。因此,能够达到300万存款的家庭在国内可谓凤毛麟角。
总结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只要存款利率和通胀状况稳定,家庭健康且不追求高品质生活,通过存款利息实现财务自由是可行的。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变数和困难,能够真正达到300万存款的人非常有限。
因此,实现财务自由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做好长期的规划和准备。
存银行300万,只靠吃利息并不是一种轻松和可行的方式,我们更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多元化的投资,才能在经济上取得长远的稳定和发展。
在一些理财风格比较保守的储户的心目中,将好不容易赚来的钱存在银行定期存款中是十分安全的,不会有什么风险。然而其实哪怕在银行存定期存款,稍有不慎也是有可能无法保证本金和利息安全的。内行表示,若想让利益不受损,存银行定期存款时,一定要注意“4大风险”。
选错银行的风险
究竟该在哪家银行存款是很有讲究的。对于看重安全性的储户来讲,选银行时尽量选择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比较稳妥的。
而对于看重收益性的储户,选择银行时不要过早下决定。由于当下异地存款被叫停,即使知道千里之外某银行利率高也难以存入其中,比较有可行性的办法就是存之前对周围的银行多调查调查,货比三家,找到利率更高的那家存入其中。
一般农信社、农商行、城商行等银行的利率会更高一些,但综合实力也弱于国有银行。储户调查的时候,不妨上网搜一搜对方有无黑历史等风险因素。对于规模太小的银行或者没有存款保险标识的银行,尽量不要存入其中。
选错产品的风险
如果储户想好了要存银行定期存款,则一定要确保存的就是银行定存,因为银行中也是有些套路的。
如今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为完成销售目标,会将银行理财产品或者保险包装成高息存款,建议储户购买,但其实刚性兑付被打破之后,这些虽然有可能带来高收益,但并不保本。
听到对方说受《存款保险条例》保障也得多个心眼,因为银行中有种产品是结构性存款,本金受保障,利息却不在保障范围之内,虽有可能实现较高的利率上限,也有可能仅实现非常低的利率下限。
另外,如今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等被叫停了,储户若想存银行定期存款,建议通过银行柜台或者手机银行办理,不要通过其余渠道,那几家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便是前车之鉴。
整体性风险
选定了银行,确定要存的确实是银行定期存款后,储户存时还要注意整体性风险。其一,《存款保险条例》保障的上限是50万本息和。
其二,则是因为在一家银行中存款,若总金额较低,相对风险会小一些。将钱分配在多家银行中去存,同时出事的概率不算大。
其三,以当下的存款利率,将钱全部用银行存款打理,将很难在通胀下保住资金购买力,资金会越存越贬值,这也是一种实际上的利益受损。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则涉及到了所选存期和提前支取。银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是要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的,很不划算。因而储户存款时要清楚这笔资金能闲置多久,奔着能持有到期选择期限,不要强行存入无法持有到期的长期存款,利率再高也不建议存。
若是确实有不清楚闲置期限的资金,除了定期存款之外,还有其余稳妥的方式可选。就如大概是长期闲置的资金,可以存入储蓄国债中,享受提前兑取类似靠档计息的规则。
若资金闲置时间比较短,比如在一年以下,可借助余额宝来打理。不过当下余额宝合作的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多降至“1区间”,收益比较低,储户也可借助一些其余符合大势的方式增值。就如大可借助一些稳妥外贸经济平台的代销共享政策红利,30天周期享1%商品利润,基于实物交易,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增值方式。
总之,存银行定期存款也不是绝对安全的,若想保证本金和利息安全,不妨注意以上“4大风险”,或可更好地确保资金安全。
3月24日据相关媒体报道称,从多家理财子公司处了解到,从2019年至今,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被监管要求下架理财转让业务,原因在于此种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特别是投资者适当性缺乏必要评估,因此从客户角度出发,要求各家银行各自下架此类功能。
据悉,理财转让业务在2019年前后开始流行,该业务主要是考虑到用户需要提前支取理财资金时,银行允许用户将理财产品转让给第三方,并为其提供相关的转让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理财转让业务对买方而言,可以享受到卖方折让后更高的收益率,甚至可以超过5%。此类产品一经上线,便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而该类业务又相对集中在股份行和城商行为主,比如,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浙商银行等;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也设置了理财“转让专区”。
近日,浦发银行发布一则公告称,因系统升级改造,该行将于2021年3月23日起,停止理财产品转让业务。就在今年一月,民生银行亦发布类似公告称,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需不断压降预期收益型产品规模,停止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转让业务。
目前,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已陆续暂停或停止了该类业务。
对此,一家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去年(2020年)年中收到监管通知,暂不允许开设理财产品转让平台。而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对称,前年(2019年)就收到了这样的监管通知,但是当时与同业交流的时候发现,并不是每一家机构都收到了下架的通知。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章立聪表示,银行下架理财转让业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银行短期内的负债压力有所缓解;二是当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时,转让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往往高于新发行同类同期限产品,为避免后续投资者倾向于购买二手理财使得新发理财募集资金难度加大,银行存在下架转让业务的动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坦言,转让功能之所以被监管要求下架,是因为该业务模式存在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隐患,既没有规定银行在转让产品中的相关责任,同时该类产品在转让时的法律属性也有待明确。
此外,该类功能也不符合银行资管转型方向。转让平台不受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的约束,里面存续的很多产品还是预期收益型产品等“老产品”,这些产品是不符合银行资管转型方向的。
同时又会引发投资者适当性问题,特别是在转让过程中,理财转让平台不能对投资者适当性做好评估,也不能对其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因此有可能会触发利益输送,或者导致投资者投诉以及后续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