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近年来,上市公司如此热衷于理财产品?
6月29日,针对媒体报道的“美的集团下属公司10亿元理财资金遭诈骗”的时间,美的集团紧急发布声明,称主要涉案人员正在或已抓捕归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托理财资金,预计整体损失可控。
此前媒体报道称,在将累计10亿元理财资金通过银行放款后,美的发现无论是银行出具的兜底函,还是资金流向的公司授信资料,均为伪造。涉案银行分别是“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和“重庆银行贵阳分行”。
对此,美的集团方面称,针对市场所关注的美的集团下属公司理财案件,声明如下:
1、美的集团下属合肥美的冰箱公司于2016年3月购买了理财信托产品,规模10亿元,期限为2年,该委托理财经过了美的集团的授权许可,且额度包含在美的集团经过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整体审议通过的授权额度范围之内;
2、2016年5月公司通过内控日常核查,发现该委托理财事项存在诈骗风险,第一时间报案,并由公安机关及时采取资产冻结及控制相关人员等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维护公司权益;
3、目前案件侦查正在有序进行,进展顺利,主要涉案人员正在或已抓捕归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托理财资金,冻结和查扣了大部分涉案资金或资产,部分涉案人员资产正在进一步追缴中,预计整体损失可控。由于目前该诈骗案件尚未侦查完结,为不影响案件侦破工作,尚不能做更详细说明;
4、鉴于该诈骗事项预计的损失金额有限,在信息披露及会计处理上,公司遵循了相关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存在违规事项;
5、公司已对现存委托理财产品进行了全面核查,未发现存在类似的问题。公司也将以此次理财案件为鉴,进一步完善公司内控制度及内控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公司权益。
一年前的案件,今天终于浮出水面。为何近年来上市公司如此热衷于理财产品?
其实,银行理财收益率超5%已成常态,甚至超7%的产品再现“江湖”。
这种理财产品收益的节节攀升,不但吸引了个人投资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钱味”。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6月份以来,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资629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事实上,不止是6月份,今年上市公司购入理财的情况一直很旺盛,迄今认购金额累计高达437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9%。平均来看,上市公司每天大概花费25亿元在买理财这事上。
就今年上半年已经接近1/4的A股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到目前为止累计耗资4370亿元,其中有114家上市公司豪掷10亿以上购买理财。谁最壕?理财的钱从哪来?上市公司如何保障巨额理财产品的安全可靠?
疯狂的理财潮:5年规模增长113倍
统计2012年上市公司开始涉足理财产品以来的情况,21数据新闻实验室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无论是购买的理财产品数量还是认购金额,最近几年都成几何级数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已有737家上市公司涉足理财产品,接近A股上市公司总家数的1/4,而2012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仅仅25家。
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轻工制造、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机械设备4个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参与理财热情最高涨,行业内参与理财的公司占比均超过30%。
从理财产品购买数量来看,短短5年从两位数跳到了四位数,按目前的发展速度,不排除今年全年突破5位数。
认购金额方面,2012年不足百亿,而截至6月27日,2017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一共花了4370亿元投入理财,规模已是2012年的61.55倍。按全年来看,对比2012年,2016年认购金额更是已增长113倍。
上百家公司豪掷数十亿“抢货”
就上半年数据来看,不乏豪掷数十亿元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土豪”公司。据统计,认购资金累计超过10亿的上市公司一共有114家(如下表所示),其中出手力度最大的新湖中宝认购金额高达126.4亿元,紧随其后的五矿资本、中国动力,今年买理财的花费也已超过100亿元。
单笔理财金额最大的公司为中国动力。公告显示,中国动力继1月20日后,4月21日再与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签署了结构性存款协议,继续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50亿元进行现金管理,期限为3个月,产品年化收益率3.20%。按此计算,中国动力在半年时间内可获得7934万元的理财收益。
从认购数量上看,在737家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最近几年的理财产品“常客”恒生电子,以75个理财产品的数量位居2017年上半年认购榜榜首,认购金额达1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3月曾以370.27元登顶“股王”的吉比特,单5月就认购了19个理财产品。
不过,这些公司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并非收益率都高,也有一些最低收益率在1.8%或2%的产品。从类型来看,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包括结构性存款),其次为基金、信托计划、证券、保险等理财产品。理财期限上,以2-3个月居多。
15家上市公司依靠理财避免亏损
那么,理财的钱从哪来?为何上市公司对购买理财产品如此“钟情”?
答案从公告中可窥见一斑。在购买理财的公告中,大部分公司都提到是“使用闲置自由资金购买”,并强调“不会影响公司资金正常周转需要”。比如吉比特在公告里明确表示,这样有利于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收益,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通俗地说,就是这部分钱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进行保本理财,获取额外的投资收益。
甚至有上市公司借由投资理财获得的收益弥补了主业营收上的亏损。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不完全统计,2016年共有ST明科、中葡股份、西安旅游等15家公司依靠理财产品收益实现净利润为正。
以ST明科为例,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824万元,净利润 1502万元,而其理财收益高达2036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72.0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美的集团
跟踪高手投资笔记,盘中通知买卖点,在线诊股交流!
人人有钱赚,就等你来看
牛股池 • 问个股 •看直播
投顾大师 ┃ 认识比你更会炒股的人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