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习】清北状元不搞别的只搞金融,优秀的人偏爱金融?

2024-12-23 18:31:15 股票分析 守华

01

为什么人才都去金融了?

有人说是金融行业赚钱,这话有一定道理,按平均薪资确实比别的行业高,但其实人员分化很厉害,事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

像有答案说是因为过去信息传导的延后性,当年干金融的人赚到了钱,然后影响了下一代,于是乎大家前赴后继的去学金融。也有一定的道理。

到现在其实互联网更赚钱,大家应该去学计算机。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建议同样会滞后,到现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最好的时代也过去了,因为基本上各行各业都已经跟互联网结合了。也开始分化,头部效应明显,BAT给所有的创业公司收创业税。

金融倒是一个周期性行业,有起有伏,但是国家命脉,终归是很重要的。

到前阵子金融行情确实不好的,还是有很多人前赴后继的想转金融。

其实在新闻中也能看到这样的趋势。这不,这两天央视的前主持人张泉灵从央视离职了,在她之前,体制内不少高级官员、优4秀人才都已经先一步踏入了金融的圈子。

那为什么中国优秀的人都去做金融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从个人的理解来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社会环境导致

中国这些年来形成,尤其是大学扩招后,形成了一种重理轻文的学科氛围。

从以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国都不怕”到现在变成了“对孩子最大的负责就是不让他报文科”。这里没有歧视文科的意思,但文科这几年就业环境不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短时间内改变不了。

那理科哪些好呢?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种话目前只存在于课本中。化学?出来要么做科研、要么做老师。计算机、互联网?这个靠谱。剩下最好的也许就是金融了。

第一个原因,社会环境的第二重意思就是行业发展形势了。

互联网也许很好,但国内的环境总是给人感觉透着那么一点“野劲”。

而且现在互联网那是实打实的泡沫,人才过剩已经开始显现了,资本好像也开始变得更谨慎。

但金融呢?经历过这次股灾和经济震荡的人一定都明白,未来这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一定会更大。

第二个原因可能就是金融这个圈子,能让优秀的人得到更多。

越是顶尖的优秀人才越应该去做金融。为什么?因为金融有种放大的力量。

同样是一名清华的数学高才生,你是愿意在国内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了和本土的、大学生写的app竞争,自己敲几万行的代码?

还是和全世界最优秀的人合作、竞争,弹指之间就能决定百万级资金的命运?我想只要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该都能判断。

在金融行业,优秀人才的放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能力的发挥,第二个方面是得到的回报,第三个方面是拉开差距。

在其他行业,中等学生和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许就是年薪8万和年薪10万的差距,而金融行业不同,从最基础的月薪数千到最高级的年薪百万。你的能力越大,你得到的改变是次方级的。

第三个原因,我们的国家在钱的事情上很浮躁、很激进。

中国穷了太旧太旧。现在也许还不算富裕,但起码有了明显的改变。

更关键的是,贫富差距的拉开让一部分人有了先富起来的机会。

中国人怕穷,优秀的人更觉得不应该和其他人一样穷。所以你会发现中国人最渴望的就是财富,就是钱。

有的国家和全世界讲政治、讲秩序,我们国家和全世界都在谈钱——你比我富,好,我去赚你的钱;你比我穷,好,我去投资你换你的资源。

中国人投资看的是什么?是收益和利润,是短线,所以别跟他们说风险、说长久。

在钱的事情上浮躁也体现在优秀人才选择自己的未来上。

金融最赚钱,所以大家都去做金融;金融能更容易的赚钱,只用概念、交易就能得到比传统产业更多的回报,而不需要考虑生产材料、工人等等;金融能让更优秀的人轻松赚到更多的钱,所以优秀的人也都扎堆做金融。

最后,金融行业有着无可比拟的多样性优势。

选择自己的未来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比如一个高考生,会为自己选物理还是选生物焦头烂额,一个高二的学生会为自己选文科还是理科烦躁不安。

但现在人才的高度专业化和垂直化,你选什么都担负一定过的风险。选择了生物,万一毕业的时候生物学科前景堪忧呢?你选计算机,也许等你毕业互联网已经“退潮”了呢?

但金融是有多样性优势的,这也是金融对各领域顶尖的人都有很强的吸引力的一大原因。

首先,金融是包容的,什么专业的人几乎都可以从事金融工作,各个专业传承下来的不同素质也许让你在金融的不同岗位上会更加出色。

如果要做自己专业相关的事怎么办?没关系,学数学的可以来做Quant,学法律的可以做法律顾问,学传媒的可以去做公关,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还有可能的是,金融对人才各方面要求的门槛很高,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做得起金融,而非大家印象中的“优秀的人主动去了金融行业”。但金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在短期之内应该不会减弱。

学术和实业很难出头

一个首要原因是因为门槛太高了。

【金融实习】清北状元不搞别的只搞金融,优秀的人偏爱金融?

首先,题目说“很多学习好的人最后都在金融业”,这是成立的。

但你如果说,学习最好的人都在金融业,那就绝对的错误。

这个社会里最优秀最牛逼的人,都是学术圈的科学家们。

科学家们才是推动社会的人,金融只是做1到1.5。

要跟学术圈比,金融对学历的要求,简直都是渣渣。

干金融都喜欢名校硕士,学术圈博士就是最底限的要求,很多人还要读博后。

干金融清北复交够牛了,学术圈人家都是哈佛斯坦福海外最顶尖的院校师从诺贝尔得奖主才叫牛。

干金融还是可能熬资历熬年限靠吃苦耐劳的,学术圈能出不了科研成果,职称如何都上不去。

顶尖学术人员的社会影响力和财富,也同样是非常高的。

但为啥那么多人都从理工科想转金融?

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绝大多数人说真的,都没有足够的天赋可以搞科研。

反而这些人最不缺学历了,到金融圈都算顶尖聪明人员,去反而降维打击。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理工学生为什么转金融的,说实话,大部分就是因为自己菜。(很多人的原话)

实业为什么难混?

说实话,因为门槛太低了。

绝大多数实业,其实都没有很严格的管制。

我现在创业感受太深,你在某个细分领域做的好,一夜之前就起无数竞品。

抄你学你,比你便宜,跟你竞争,还到处去黑你。

商场,真的就如战场。

在这里,反而学历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拼能杀,路子够野,能在逆境生存。

这样反而难得太多了呀!

就从我现在的角度来看,过去从业,一个项目几家机构抢,尼玛的这竞争比实业小太多了。

在实业里面能混到高层的,真的是很牛。

很多互联网龙头的老大,我觉得放古代去,真的能当将军。

像我现在自己创业,深深的感受到了如果有一个超强的运营人才,简直价值连城。

像过去在金融机构,大家无非就是按部就班把活儿完成的漂亮,精益求精而已。

02

为什么对学历要求高?

有不少人存在这样的疑问,有些金融岗位明明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呀,甚至专科生就能胜任,为什么金融行业对学历的要求普遍很高?

应当承认,除了个别岗位确实对专业或者科研成果有足够的基础之外,确实大量的岗位是不需要对学历要求那么高的。

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金融业本质精神和房产中介都是类似的,之所以没有那样充分竞争,最重要的就是对“金融牌照”的管制;而除了牌照,最能维持高逼格的选择就是,对于人员的筛选…

行业的现实情况

金融行业可谓是“平均素质”最高的一个行业,而这个平均素质的最典型代表就是—高学历;

金融业至少是所有行业中平均学历最高的行业之一,不管是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但凡核心岗位,硕士比例非常高,甚至有些岗位博士占比都很高,而且以名校为主;

我本人也深有体会,一直以来,在我所待过的单位,我的学历基本都算是最差的,或者起码是最差之一,在找工作中没因此少碰过壁;

而到如今对学历概念早已麻木,当初听到某某毕业于XX名校的时候,还会“哇”一声,如今不管遇到什么学校的,最多“哦”一声;

金融是最典型的“服务业”

除了那些传统说技术要求之外,我个人认为还应注意到,金融本质上是服务业,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服务业。

但凡服务业,尤其还分高低端的区分,定价差异很大,就很难衡量值不值;

就像你去唱KTV,如果有美女陪唱,美女的颜值越高,就越让花钱的老板心理有所满足,觉得这钱花的值;

金融业也是很典型的服务业,不管服务的是发行人还是买方爸爸,金融机构让看起来最聪明能干的人去服务客户,体现“全方位的专业”,不然客户老板总觉自己花的几百万几千万肉疼,毕竟往往实业赚点血汗钱不容易;

其他服务行业同样如此,比如说律师行业、咨询行业,服务是无形且难以量化评价的,这时候提高对接人的高素质和高学历就很有必要…

企业老板:“你们这几个人这么搞几个月就要收我们这么多钱呀….”

金融机构:“我都让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伺候你了,你还想怎么样?你知道我养这些人多贵么?”

旁边,金融民工心里嘀咕:“哪有…”,但脸上不得装起了自己很贵的样子….

名校学生确实优秀概率更大

优秀是惯性

不可否认,过去很优秀的同学,往往也很可能持续保持优秀的习惯;

能考上名校的同学,往往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虽然说应试教育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教育程度,但对自律的要求、以及在学习方法的独到等,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在分数差异上看出来的;

学历虽然只是那一张证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勤奋、坚持和努力的过去….

环境的影响

不可否认,名校学生里也有天天打游戏的,非名校也有刻苦学习的,个体差异化很大;

但整体上,名校和非名校的氛围,往往真的差得很远,当身边的人的见识和眼光都很局限的时候,你很难跳出这个圈子的引力;

人成长氛围真的很重要,这也是金融行业的一大魅力,因为就有这高要求、高强度的工作,也有高要求、高素质的同事,你情不自禁地就在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学校的氛围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像我当年研一跑出去各种面试实习的时候,绝对是身边同学中的异类,大家认为我“不学无术”…

不否认他们确实也没说错,我当学渣已好多年,但是我在各种面试中,遇到了各个金融名校的学生,上财中像我这样情况太常见不过了…

所以上财的学生在金融行业的竞争优势是非常强的,因为整个学校的人都想做金融,耳濡目染,在思想意识上就有先发优势…

自信的程度

这个点看着很虚,但其实非常重要,在金融这个行业尤其是…

经常碰到学校不好的同学,问我的第一句经常是以“怎么办,怎么办…”之类的预期,甚至相当多的同学都问过:“我要不要再去读一个研究生?”

我一般会循循善诱,说你要自信,但他们总会回复我说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学校也比别人差,真的没有什么凭据可以自信起来;

我于是又说,那就要学会“盲目的自信”,就算你真的差很多也没关系,但是你如果你连自己都无法说服,如何说服别人?

而名校学生呢?很多牛逼的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其他基本上认为自己绝对是优秀的,你很少从他们嘴里听到“不可能”三个字,所以你很多时候听他们说话,通常会觉得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其实很能理解这点,我自己也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克服这点,最终发现这样的原因是:“你自己,在潜意识,比面试官更看重你自己的学历…”

当年第一次找实习的时候,总会碰到一屋子名校的同学,我都非常努力的争取表现,最终的结果总是铩羽而归,我认为都怪我学校太差了…

有幸第一份实习做得比较久,在我第一家单位实习了超过一年之后,再回想起当初的情况:“如果我穿越回去做面试官,也一定不会录用当时的我,什么都不懂还乱喷…”

很多时候,你很明显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 只是习惯性的把学历差当成了你愤愤不平的借口…

社会资源更优

名校中的资源优势大家都知道,往往具备了更优秀的老师和校友资源;

好的老师到底多重要呢?不夸张的说,在你人生懵懂无知的时候,只要遇到了一个,很可能就改变了你的人生…

我之所以立下决心想做金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本科的商法老师的影响,他讲证券法某种程度上给我打开了新世界;

至于校友圈子,就更不用说了,即使在国际排名更高的学校回国就业,也往往比不上国内的清北复交,毕竟国家领导人都来源于这些学校,知名校友都是在政界商界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具体到金融业,首先是你就业就如有神助,各大金融核心岗位里面都有师兄师姐,再就是进入行业之后,天然亲近校友圈是最好的勾兑场所…

所以学历高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且随着你的成长,资源也会有所成长

节省筛选成本

作为用人单位,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能要本科生或非名校的学生;

但是因为候选人实在太多,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名校硕士研究生就很多了之后,肯定是优中选优,降低筛选最快的方式就是限制学历;

如刚才所说名校毕业的同学,优秀的概率更大,就先买包,我不缺钱的话肯定选名牌的,次品率更低,售后也更好;

金融行业用人单位,真的没有空,给你那么多机会去展现“你也很好”…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