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亲切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等,并同大家合影留念。作为成都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代表,成都市体育总会秘书长徐远伦参加了会见。
习近平与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等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远伦表示,此次能够参加会见,作为成都体育的代表,他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成都体育人将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和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实践,为祖国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近年来,众多世界综合性赛事及单项赛事落户成都。成都也正在抓住大赛契机,持续推动成都市民运动习惯的养成和体育活动氛围的营造,让市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健康与乐趣。
家门口运动空间提档升级,让市民健身打卡有了好去处;体育消费新场景增质增量,解锁成都百种运动可能;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档”举办,引领城市运动新风尚。近年来,成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尤其在群众体育事业方面,成都屡获荣誉:
■ 公共体育质量满意度全国第一,最具运动活力的新一线城市。
■ 成都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际体育赛事指数居全国第二,连续12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成都在Sportcal全球赛事影响力城市榜单排名由第89位跃居至第28位,进入全国前三。
……
温江区鲁家滩北林绿道,摄影:田向和
积极践行“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作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务实行动,成都一直在努力。
办赛
体育赛事聚人气
成都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发展战略,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持续发挥体育赛事聚人气、体育设施提能级、体育产业添动力、体育运动惠民生的独特作用。体育改变城市,运动生活更美好。
赛事,成为成都这几年发展吸能的“关键词”。近年来,成都成功举办了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国际乒联男子和女子世界杯、铁人三项世界杯、国际篮联三对三世界巡回大师赛等67项国际高级别体育赛事,先后获得国际篮联、国际网联、国际乒联等国际组织授予的“黄金主办城市”“卓越贡献城市”等奖项。
2020成都双遗马拉松健康跑
2020年,在全球大型体育赛事停摆的背景下,成都创新举办全国首场线下路跑活动成都双遗健康跑,被誉为落实防疫举措“教科书式”的赛事活动。高标准安全举办万人规模的成都马拉松,再掀城市运动热潮。同时,举办首场线下职业赛事中国围棋西南棋王赛、全国首个3万余名运动员参加的综合运动会成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有效助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秩序,有力提升城市形象。
在职业体育方面,成都高水平承办了羽超联赛、中甲联赛、女篮联赛、围甲联赛、中网巡全国总决赛等5项职业联赛和射箭、汽车、摩托车等全国顶级赛事。不仅让市民可以近距离观摩到精彩赛事,还让市民有机会在现场为家乡队伍呐喊助威,感受热烈的体育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中甲联赛中,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一直处于积分榜前列,有望实现冲超。
“相约幸福成都”
第23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一级联赛(巾帼四强赛)
同时,成都高标准推进大运会筹备工作,完成示范性场馆建设,得到国际大体联“高效、专业、非常出色”的高度评价。今年,以“相约幸福成都”为主题的国家队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全运会资格赛、大(中)学生联赛等,均以成都大运会测试赛方式在蓉举行,检验大运会各大场馆的承载能力和组织运行保障水平。
未来几年,成都将高水平办好2021成都大运会、2022世乒赛、2023男足亚洲杯、2024汤尤杯和2025世运会“五大赛事”。
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
营城
体育设施提能级
体育营城,是以体为媒,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民生,完善设施。今年8月,成都市体育局发布了全国首个《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聚焦群众便捷化健身需求,优化完善“15分钟健身圈”,全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着力构建覆盖市—区县—街道社区、满足办赛—训练—全民健身的“三级三类”公共体育设施体系,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近年来,成都以筹办大运会为契机,打造出一批以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香城体育中心等体育场馆为代表的城市地标。目前,成都已新建、改扩建49个大运场馆,近三年全市投入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经费,超过了180亿元。成都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水平跻身全国前列。
以筹备“智慧大运”为背景,近年来成都加快推动智慧体育场馆管理系统建设。就在本月初,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发布了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公示名单,成都市体育局申报的智慧场馆运行管理平台项目就是其中之一。今年,通过建设1个市级综合管理平台、22个场馆管理子系统、N项支撑功能,构建绿色智能的体育场馆管理体系,并搭建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东安湖体育公园 摄影:嘉楠
年内,成都还将新增不少于50处家门口的“社区运动角”,基础体育设施真正渗透到城市每一处毛细血管,激活城市运动基因。
作为成都市民,也将切身享受到高规格体育场馆建设带来的运动红利。未来,更多设施丰富的运动空间和一流水准的体育场馆将面向市民开放。仅去年,成都全年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接纳体育锻炼人数已达423.93万人次。
家门口的“社区运动角”
兴业
体育产业添动力
体育不仅点燃城市活力,还助推重塑产业格局,培育城市经济新动能。
大运氛围下,去年成都体育产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较2017年增长43.4%。体育产业总规模将仅次于北上广深,居全国第五。
去年,成都市体育局多次赴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利用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北京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等业内大型平台,推介成都体育产业资源,强化体育项目招引。
这样的努力,也取得了成效。2020年,成都新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49个,签约金额498.74亿元。
不仅如此,成都还充分发展体育会展功能,提升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例如,举办成都体育消费博览会,召开世界赛事名城发展大会暨成都体育产业大会,发布赛事名城建设机会清单,积极引进中国(成都)国际体育服务贸易暨体育装备博览会等。
今年6月,成都市体育局发布《2020年成都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成都市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481.2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2298.1元,占2020年成都市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7%。在体育消费能力迈上新台阶背景下,成都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体育企业崛起,品牌合作加密,运动消费助力,同时,以“体育+”为路径的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格局形成……在赛事更为密集的未来,成都体育产业还将迎来一大波发展新机遇。
成都男女市民体育消费支出
惠民
体育运动惠民生
少有所喜,老有所乐。体育,早已融入各年龄段成都人生活。在体育惠民、利民方面,成都不断亮出“新招”。
“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在家门口举办,让亲临现场观赛的成都市民大饱眼福,感受高水平竞技体育的魅力。除了欣赏,还要参与——围绕“爱成都·迎大运”主题,以“天府绿道健康行”和“社区运动节”两大全民健身品牌为“成都样本”,近两年成都“不断档”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引领运动健康生活新风尚。
2020成都市天府绿道健康行
数据显示,成都年均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突破4000场次,各级各类天府绿道健康行主题活动突破600场次,体育人口比例提升至48.6%……成都在搭建多层次全民健身活动体系过程中,一次次交出“有质量”的答卷。
从人人爱健身,还要变为人人会健身。在加快推进体医融合发展背景下,成都将建设全国首个“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科学健身指导及服务。
“社区运动健康师”培训
此外,今年成都将培训“社区运动健康师”200名下沉社区,高品质服务市民科学健身,推动市民健康“关口前移”。
如今,成都市民体质综合评定达标率已持续4年增长,2020年达92%。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突破700万,体育运动在成都蔚然成风的态势初步呈现。
9月9日,《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正式发布,成都将着力打造“两都四中心一极”的世界赛事名城体系,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体育助力城市发展、融入市民生活。
下一步,成都体育系统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上来,贯彻落实四川体育发展“123456”战略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战略部署,坚定践行“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推动体育赛事由“增量”到“提质”、推动体育设施由“节点布局”到“全域均衡”、推动全民健身由“示范引领”到“融入生活”、推动体育人才培养由“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由“高速度”到“高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贡献体育力量。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