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市蓝皮书(2023)》文化篇:巴塞罗那2030跨文化战略的理念与方案

2024-12-22 1:24:57 股市动态 麓然

《国际城市蓝皮书(2023)》文化篇:巴塞罗那2030跨文化战略的理念与方案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跨文化交流更趋频繁。城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全球城市的重要考量标准。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即历来重视跨文化发展,新制定的2030跨文化战略主要实践方案就包括:实现切实有效的人人平等、承认和尊重城市的多样性、创造积极互动的空间和机会、促进跨文化对话交流、确保所有行动都基于跨文化原则和策略等。中国的城市也应该牢固树立跨文化思维、制定跨文化战略、提升城市跨文化能力、注重跨文化方案的社区实践等。关键词 跨文化战略;城市文化;巴塞罗那 尽管新冠全球大流行仍在继续,并在某种程度上延滞了全球人口流动。但毋庸置疑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跨文化交流更趋频繁,特别是体现在国际大都市的人员流动与交往之上。为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许多国际大都市将“跨文化战略”作为长期规划来考虑。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即是其中的代表,其最新制定的未来十年(2021-2030)的跨文化战略,其中的某些措施颇有值得借鉴之处。本文即拟将巴塞罗那的跨文化战略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梳理,并进一步思考能为中国城市带来何种启示。 一、巴塞罗那跨文化战略的历程 巴塞罗那历来重视跨文化发展,有计划的跨文化战略可追溯到2010年的之前的巴塞罗那跨文化规划。早在1997年,巴塞罗那市议会就批准了第一个在跨文化概念框架下共同生活的规划。2010年,市议会又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巴塞罗那跨文化规划。该规划成为西班牙,乃至国外其他城市的范本,在过去十年中对跨文化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0年的巴塞罗那跨文化规划是在综合考虑同化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优势和劣势,基于平等、承认多样性和跨文化对话的原则基础上设定的。多年来,作为增加凝聚力和增强包容性的支柱,跨文化框架变得越来越巩固。因为,即便不考虑移民因素,城市在出身、民族、宗教、语言、性别、年龄等方面也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在该规划实施十年后,巴塞罗那市需要重新详细调查,以便从跨文化角度确定其当前和未来的主要挑战,并为未来十年制定新的行动框架。 新战略的制定也是基于全球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的客观现实。过去十年,技术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气候变化对全球的挑战更加明显。就业和住房压力亦使当今大部分青年对未来前景的不平等、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增加。严格的边境管制政策给移民造成巨大障碍,并使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民粹主义、煽动主义、新殖民主义对平等、民主等社会核心价值带来挑战。社会分裂和两极分化现象亦有所增加,这也造成建设性对话变得更加困难,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和政治领域。比如,在社交媒体上,最极端和激进的观点占据了更多空间,极右翼势力的崛起也导致了种族主义和仇外言论的增多。 跨文化战略即是要应对全球多样化给公共生活带来的挑战。就巴塞罗那而言,在过去十年中,社会文化多样性持续增加。据2020年统计,巴塞罗那现有居民中有27.8%在国外出生,较比十年前增加了近7%。此外,在过去几年中,抵达该市的难民人数呈指数级增长:从2010年的195人增加到2018年的7,374人。目前,巴塞罗那已汇集了来自183个不同国家的人,他们说大约300种语言,组成了974个宗教社区,多达25个不同的信仰和510个礼拜场所;这些都构成了城市的多元、多样和复杂。 这也由此带来了在医疗保健、劳动力市场、住房、非欧盟国民的政治代表权和参与权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加剧,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种族化。宗教多元主义在有效行使某些权利方面面临挑战和障碍,例如获得葬礼服务、使用某些市政设施、在教育机构和与工作有关的受保障权利、赋予礼拜场所尊严以及实现不同宗教群体的平等权利信仰等方面。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外国学生的分布也相当不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说明巴塞罗那的跨文化战略亟需更新与发展。 二、巴塞罗那未来十年跨文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及实践方案 巴塞罗那未来十年(2021-2030年)的跨文化战略是在巴塞罗那市议会的推动下,经过广泛协商和征集公民建议制定下来的。新制定的跨文化战略规划,将为所有市政政策提供跨文化视角及具体实施的治理工具和机制。 跨文化战略是应对当前社会日益增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有效方式。跨文化战略可以避免负面后果和不平等,可以避免多数或主导群体的同质化和文化同化。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跨文化被认为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建设的动态过程,意味着城市不同领域的关系需要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一个动态的社会转型过程,跨文化战略必须对社会变化保持敏感,并成为制定各项公共政策的基本视角,并与民间社会组织建立广泛联系。 跨文化战略需要动态调整来不断适应环境,新的规划基于10年远景,确立了跨文化原则的核心支柱、目标和措施,同时涉及城市的所有区域,并强调需要加强跨领域和跨地域的方法,保留了根据城市不断变化和动态的现实以及政策评估而逐步调整的灵活性。该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在平等、承认多样性、积极互动和跨文化对话的原则基础上,稳步推进跨文化城市建设,建设更具包容性、更公平和更有活力的城市,促进社会凝聚力和共同生活。 该战略的主要实践方案包括: 第一,实现切实有效的人人平等。具体而言包括,确定法律不平等的领域并努力改进,比如弱势群体基本服务保障等;加强打击歧视和仇恨犯罪,特别是网络谣言问题;确保人人享有平等待遇和获得市政服务和设施的机会,以帮助实现包容性就业并减少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现象;预防和解决就业、医疗和住房方面的不平等和脆弱状况;促进包容的优质教育体系,保护所有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 第二,承认和尊重城市的多样性。具体而言包括,通过城市街道命名、奖项和其他事项,推进对多样性的制度;将跨文化叙事的框架融入市政的各个领域,纳入城市传播活动,调整所有市政服务、方案和设施;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推广跨文化课程;以多样性方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将跨文化策略视为使社区更具活力和凝聚力的关键工具;在各种传统文化节日中促进对多样性的跨文化认知。 第三,创造积极互动的空间和机会,并在平等条件下建立联系。具体而言包括,减少导致和加强分离过程的因素,反对同质化,促进社会和代际混合;提供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提倡考虑性别、年龄和出身等多样性的包容性城市模式,建设一个更公平、更安全、没有障碍的城市;增加基于共同兴趣和活动以及文化、社会和体育修订空间的积极互动机会;从跨文化角度加强争端管理和调解工作,将跨文化视角纳入城市社会问题冲突管理服务;减少导致歧视态度和妨碍互动生活的因素,根据公平对待和合作的标准,加强社会接触和互动的空间。 第四,促进跨文化对话、参与和交流。具体而言包括,将跨文化对话视为城市行动的关键工具,在市政的不同领域(如卫生、教育、文化、青年和预防)促进跨文化对话;推动市议会确保参与性空间,让城市中的所有声音都有更多的代表性;促进不同领域的公民代表参与决策。 第五,确保市政府的所有行动都基于跨文化原则和策略。具体而言包括,加强跨文化的交叉层面,加强与所有市政机构的支助进程和协调机制,从跨文化角度加强和推动政策团队,确保巴塞罗那市的跨文化治理,并促进新的巴塞罗那跨文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区域合作,将跨文化观点纳入所有地区的工作;加强多层次治理,巩固与其他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合作的空间,以共同应对跨文化挑战,促进不同层次网络的合作和参与,特别强调加强对跨文化事务相关网络的参与;定期发布监测报告,每两年起草一份内部监测报告,对巴塞罗那跨文化计划和地区行动计划的遵守程度进行评估,每两年制定一次跨文化城市计划指数,以确定其优势和需要改进的领域,在3-4年内委托外部评估遵守计划目标的程度和城市跨文化的演变;增加对市政工作人员的跨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创建一个跨文化的“资源库”或“目录”,供市议会工作人员使用。 三、对中国城市发展跨文化战略的启示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城市之间需要对话互通、交流升级。以中国的上海为例,其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在众多沿海城市中,上海的开放、创新、包容品格尤为明显,这与上海自身的城市传统有关,也与上海所处的江南区域共同体有关。地理空间上的四通八达与市场网络的无远弗届,让江南文化比较容易接受和适应新的变化。这是明清以来江南较其他区域更具活力的原因所在,也是上海能够成为中国现代化先发区域的内在基因。绵远流长的江南文化,为海派文化提供了营养滋润;海派文化的融汇开放,又为红色文化的诞生提供了特殊有利的发展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开放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最大的优势。未来,中国城市的国际性会更强,更加多样与多元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跨文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针对这种趋势制定适合自己的跨文化战略又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城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全球城市的重要考量标准。因此,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城市,也应该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来制定跨文化战略: 第一,牢固树立跨文化思维。要清晰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一座城市应有的品格。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城市记忆的丰富性、城市文化的独特性,是城市独有的遗产,也是城市的底蕴和魅力所在。“全球城市”体现出多元文化群体的城市特征,更呈现出城市中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的互动、沟通、融合的动态过程。激活这种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是擦亮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城市软实力、打造全球城市的必由之路。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跨文化战略。跨文化战略是一种“元治理”,亟需加强顶层设计来统筹协调。因为,跨文化传播是在不同文化的社会之间传递,各种文化信息会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不断深化跨文化传播,这是促进人类社会扩大交流的有效路径,也是推动世界文化交融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之一。全球城市的多元化发展,不仅源于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也受益于政府的战略设计。软实力的竞争,其背后是制度的竞争、规则的博弈,是文化的比拼、文明的对话。中国的城市应通过深化制度创新,进一步挖掘制度创新的红利、开放合作的红利,通过制定跨文化战略,拓展和重塑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新空间和新优势。 第三,开展全社会的跨文化教育,提升城市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跨文化思维、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沟通技能、跨文化知识等。跨文化能力已成为全球化社会各类人员的必备素养。因此,政府官员、专家以及社区居民都应具备跨文化素养,这是全球城市软实力的体现。这就需要中国的城市,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入教育体系,通过基础教育向学生传达丰富的多元文化信息和知识,还可以面向市民定期开展多种多样的跨文化教育活动。在跨文化交际教育中,政府应该起到领导作用,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尤其是尽早启动跨文化能力人才的培养方案,让更多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参与化解多元文化互动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负效应。 第四,注重跨文化方案的社区实践,落地于基层,落实于邻里。跨文化的有效实践最终需要落实在城市的基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公众性,诸如医院、剧院、电影院、办公楼,以及公交、地铁车厢、停车场等。这就需要建立城市跨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水准,使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公共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中来。要对市民进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本地人士对外文化的敏感度。同时,要把更多外籍人士、外地来沪人员纳入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不同形式的“熏陶”“融合”活动,促使外来人士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分享者,以提高他们对上海城市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1]李丽萍著:《国际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新华出版社,2005年。  [2](美)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著 ,宋俊岭,李翔宁,周鸣浩译:《城市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3]庄恩平等著:《欧洲跨文化城市战略实践与启示》,时事出版社,2014年。作者简介 李亚娟,博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文化与城市治理。 提供城市世纪的前沿解读,探寻都市发展的国际坐标——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创新型智库官方微信公众号。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城市蓝皮书》团队研发。本团队由上海市科委批准为“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2012年起)、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批准为“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18年起)。系列成果动态跟踪国际城市发展,介绍国际城市最佳实践案例。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更多本智库资讯以及联系我们: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邮编:200020 电话:021-33165438 邮箱:urbanstudies@sass.org.cn 微信号:GJCSGC-SASS或扫描二维码: 免责:本平台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