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叙事与表达

2024-12-22 12:10:49 股市动态 泓霞

《今日中国》: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叙事与表达

《今日中国》: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叙事与表达 周琳   《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创刊于1952年1月,是一本向世界介绍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英文刊物,1990年更名为《今日中国》。2021年10月,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正式成立,目前拥有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德语和中文多语种印刷版和网络版,并在海外开通了脸书、推特等进行微传播。创刊70年来,《今日中国》秉承“用事实说话,讲述真实的中国”的使命,不忘初心,赓续前行,向世界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传播真实的中国声音,成为沟通中外的重要桥梁。   绿色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并体现在联合国确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融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这是关系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彰显了我国积极履行国际承诺、落实双碳目标的坚定决心。   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经验的国际传播,推动生态文明的国际交流合作,讲述好中国生态文明的故事,是《今日中国》在新时代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的题中之义,必将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鲜活的实践范例。   一、《今日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对外报道议题   系统梳理《今日中国》近些年来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对外报道主题,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具有国际借鉴意义的中国案例   中国地大物博,是世界上沙漠面积首屈一指的国家。如何让沙漠变绿洲?不仅是中国人民面临的发展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的经验做法具有非常好的国际借鉴意义。记者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腾格里沙漠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库布齐沙漠,撰写了《宁夏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①和《Elion’s Green Economy Mode Has Global Value》②两篇报道。   在腾格里沙漠,一块块一平米见方的“麦草方格”和成片的太阳能光伏板,布阵联营地阻止了桀骜不驯的腾格里沙漠的入侵。“麦草方格”是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开创的中国式治沙法,通过巧妙利用小麦收割后的麦秸秆扎起方格屏障,再栽种耐旱的沙生植物,达到固沙治沙效果,实现生态逆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种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供的硒砂瓜,还建成了酿酒葡萄庄园、日光温室大棚、经果林木、有机牛奶生产基地,建构了沙漠循环经济链。   在库布齐沙漠,亿利资源集团用30多年的沙漠修复和沙产业的实践证明,沙漠是可以治理的,且沙漠的光热等自然禀赋可以利用,被称为“库布其模式”。 图1 《今日中国》报道《Elion’s Green Economy Mode Has Global Value》   2.绿色“一带一路”的创新合作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如何构建绿色丝绸之路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在2019年第二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记者撰写了《The Green Silk Road》③,报道中国电建老挝南欧江水电站“一库七级”绿色建设理念和建设案例,在妥善处理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解决原住民易地搬迁和移民生活重建后,该项目实现了对当地生态的最大保护和民生改善,最终赢得国际环保机构的认可。记者还报道了《打造可持续的绿色命运共同体》④,介绍了中国-东盟国家环保合作、中国-埃塞俄比亚皮革工业联合实验室、中白俄巨石工业园的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在高峰论坛期间积极回应了国际舆论关切。    图2 《今日中国》报道《The Green Silk Road》   2020年11月,恰逢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来到深圳莲花山总站,参观全球首家、规模最大的纯电动公交运营企业——深圳巴士集团,出席“奔向零碳——绿色出行合作仪式”,表达了对中英两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持续分享低碳技术和经验的期待。记者撰写了《中英致力于低碳经济广泛合作》,介绍了中英两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携手致力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2016年9月,中国首条氢能源城市公交车示范线路,由中国和加拿大合作的12台氢能源公交车,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投入服务。同年12月,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长凯瑟琳·麦肯纳(Catherine McKenna)接受记者采访,表达了推动中加合作开发清洁技术从而减缓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挑战的期待。记者撰写了《China and Canada Join Hands to Promote Clean Energy》⑤,介绍了中加两国为促进绿色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不断挖掘清洁技术合作的巨大潜力,共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3.专访国际组织和外方驻华人士   在2015年举办的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记者专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撰写了《亿利模式兼具生态、经济两个价值》。文中,巴布女士分享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UNCCD)与中国亿利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绿色丝绸之路伙伴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沿丝绸之路种植13亿棵树,改善生态环境,修复退化土地,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用事实和数据向国际读者阐释中国主张、中国贡献。   2019年3月,在中国-东盟生态环保合作周,记者采访了来自缅甸交通运输部的钦温妙。她表示,缅甸正在开展应对环境变化策略和行动方案,并将积极参与中国生态环境部发起的“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分享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环保合作,促进区域可持续绿色发展。   4.借中国主场外交阐释绿色发展主张   2019年举办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刊英文版策划了封面报道《花开中国 香飘世界》,从世园会各场馆的绿色设计理念、中外园林艺术的交流互鉴、中外园艺产业的合作模式与发展潜力、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阐释中国的生态文明观,以及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的愿景。   开篇《共赴一场植物的盛宴》向世界阐释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该组报道邀请了来自美国和德国的记者撰写《“绿色大使”共建美丽家园》和《可持续性带来的商机》,介绍世园会国际展馆设计理念,以及如何让社会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相协调,通过政策创造商机,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中方记者采写的《园艺产业花落谁家》讲述了近些年中国园艺产业的蓬勃发展,《让“绿色”成为生活时尚》则从年轻人的视角,讲述了北京“珍爱时刻植物园餐厅”,深圳“植意间”绿色民宿,北京33家“园艺驿站”的故事,充分展现了绿色发展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   2021年10月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全球瞩目,记者现场采访了出席本届会议的外方嘉宾,通过多元化的视角介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的成绩、做出的贡献,中国与国际社会开展的双多边合作,以及对本次大会成果的阐释与解读。   为了体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信度,将采访对象的范围覆盖到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的不同国家,包括英国、荷兰、西班牙、纳米比亚、乌拉圭、孟加拉、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从职业背景上,包括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官员、驻华使领馆外交官、NGO组织项目负责人、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的企业、云南本地居民、青年代表和环保达人;此外,还兼顾了受访对象的年龄、性别和肤色,比如英国气候与自然资源顾问文艾黎就是特意选取的一名女性嘉宾,纳米比亚的驻华大使则是黑人的面孔,欧洲环保协会中国首席代表龙迪是旅居中国多年的荷兰人。这些受访对象的观点表达,有助于发挥外籍人士和高层次专家作用,有效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图3 《今日中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期间的人物专访   5.参加国际青年对话提升影响力   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渠道都是扩大我国国际传播效果的有利平台。2021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举办的“亚太青年气候行动峰会”开展了“气候行动亚太青年对话”专场活动,邀请近200名亚太青年变革者和行业影响者分享自己的故事、学习气候行动的知识框架、参与亚太各国政府代表的讨论。此次对话旨在赋能青年参与气候行动,加强青年领导人与相关机构如政府、社会、私营部门等之间的合作。记者作为媒体代表参会,分享了中国媒体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有关绿色发展的报道案例,主动宣介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努力,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也提升了我刊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今日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对外报道策略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赋予外宣媒体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作为一本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外宣刊物,我刊在深度报道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报道策略。   1.开辟绿色专栏,小切口展现中国成就   2022年,《今日中国》英文版开辟了“绿色发展,中国在行动”专栏(Going Green),持续关注中国在低碳环保、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人物和故事。报道政府环保部门官员、国际组织项目负责人、企业家、高校和专家学者,普通市民和志愿者群体的代表性人物故事,以小切口展现中国绿色发展的成果和大众参与的行动力,积极回应国际舆论关切。   第一期报道关注“气候变化”,发表人物报道《A Young Chinese Explorer’s Ambition and Action》⑥。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年探险家、冰川科考研究员温旭,他对地球三极(南极、北极、珠峰)进行科学探险,发起冰川保护行动,并启动“公民科学计划”,旨在唤醒公众环保意识,呼吁大家积极开展气候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上的责任与担当。 图4 《今日中国》报道《A Young Chinese Explorer’s Ambition and Action》   2.关注国际舆论关切,借机主动设置议题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政府主办的高规格论坛活动,在论坛举办期间,刊发与丝路沿线国际密切相关的绿色发展案例故事,必然会收到较高的关注度,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记者报道的《打造可持续的绿色命运共同体》⑦与《绿色丝绸之路》在欧洲和东南亚国家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3.深入基层,挖掘中国生动案例   2021年两会期间,我刊策划了封面组稿《乡村振兴: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撰写报道《Big Changes in a Small Village》⑧,报道江苏省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通过产业融合、共建共享、民主自治,建设起小镇水乡、绿色工厂、现代农庄,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典范。文章生动鲜活地报道了中国苏南小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1年9月在京举办的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是一次国际高度关注的盛会,记者采访报道了《绿色发展的创新解决方案》,从“低碳绿色”的展厅布置、守护地球的绿色科技,到可回收利用的首钢花园展区,以及专家们现场探讨“双碳”的可行路径,全面介绍了本届服贸会为赋能低碳发展提出的创新解决方案。   4.形式多样,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刊策划的《花开中国 香飘世界》封面报道,由五篇故事性的报道,两篇中外专家评论,还有一组图片故事和图表,以及系列短视频报道组成,系统阐释了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和中国的生态文明观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了媒体融合时代国际传播的新尝试,既展现了直观形象、加深了感性认识,又揭示了故事背后的价值理念,向世界展现绿色文明进步的中国,推动国际受众对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形成从感知到认知、从认知到认同的理性认识。   5.借嘴说话,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   我刊高端访谈栏目,专访国际组织、政府机构、权威智库的高端人士和驻华使领馆的外交官,以及来华参加各种活动交流的外国官员,请他们结合具体案例,对中国的发展实践进行点评,这其中既有生动鲜活的案例故事,又有专业权威的观点支撑,增加了对外传播的信度和效度。比如记者专访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巴布女士、缅甸交通运输部的官员钦温妙、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长凯瑟琳·麦肯纳、欧洲环保协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龙迪等。   与此同时,我刊还策划了“老潘看中国”专栏,邀请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潘维廉讲述中国发展变迁的故事。他曾协助中国厦门、泉州等11座城市参评国际花园城市和全球宜居城市大奖。在12期的专栏文章中,潘教授先后介绍了厦门、泉州、上海松江、朱家角、深圳、西安、桂林、海南、成都和北京等城市,从当地的绿色发展、民风民俗、历史人文和传统手工艺等多方面,全面展示中国发展变化的历程,特别是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上取得的进展。   三、《今日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对外报道效果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与世界人民命运休戚与共的全球性议题,自然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密集报道,《今日中国》的系列报道同样收到了非常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1.受到国际组织官员和专家的高度认可   有关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报道受到国际组织官员和驻华使节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反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表示,中国在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量方面都作出积极贡献,中国亿利资源集团创新开拓的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世界贫困国家都具有借鉴意义,我刊的报道用事实和数据向国际读者阐明了中国主张、中国贡献。   纳米比亚驻华大使凯亚莫和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表示,我刊在COP15大会期间的报道内容及时而丰富,有效地表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成绩的积极认可,以及对未来双多边合作的期待。马来西亚驻昆明总领事馆的总领事法依萨、柬埔寨驻昆明总领事馆总领事叶伟罗、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领事游华鹏表示,中国一直以来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希望向中国学习,同时开展密切合作,分享技术和资源,互相派遣人员学习,共担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任。   英国气候与自然资源顾问文艾黎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我刊的报道涵盖中英两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和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的积极行动,有效阐释了两国为应对挑战开展的诸多合作,有助于国际社会形成合力寻找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的解决之道。欧洲环保协会中国首席代表龙迪指出,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欧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中欧环境政策对话,两国环境法官和检察官的能力建设,以及中国海外投资的绿色转型等活动都取得了积极效果。   2.在海内外全媒体平台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拥有多语种期刊的中国出版机构,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目前拥有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德语和中文的多语种印刷版和网络版,并在海外开通了脸书、推特等进行微传播。   有关绿色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系列报道具有全球关注度,报道内容一般都是在我刊多语种的各个印刷版和网络版同步刊发,并通过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如脸书、推特、微博、微信等进行碎片化和可视化微传播,形成了多平台、立体化、融合传播的国际效果。   杂志纸质版的深度报道,往往提前策划形成封面报道系列,在中国各大主场外交活动现场进行展示,可以触及海外高端读者群体,深入浅出介绍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成就;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融媒体产品,则可以触及海外的普通民众,并通过多语化传播,达到最为广泛的传播效果。   具体来说,在国际性会议的现场报道,可以充分体现时效性,往往也在短时期内收获高点击量,比如COP15期间的植物多样性组图在一天时间内就收获了一万点击量。对外报道往往以人物故事性的报道见长,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采访撰写的《香港青年:我们在湾区种蔬菜》在两微一端(PC端、强国号APP、Facebook)的点击量约为12万,报道还被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新社、环球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侨网、中国台湾网等媒体同步转发,并被《香港商报》《香港大公报》等港澳媒体转载,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3.促进更加深度的人文合作交流   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事关未来人类的永续发展,也是双多边关系中经常被谈及的话题,在对中英清洁能源合作,以及中加氢能源合作等领域进行报道后,记者也会持续收到报道对象国驻华使领馆有关绿色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活动邀请。绿色“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官员和民众普遍关心的议题,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记者报道的《构建绿色“命运共同体”》与《绿色丝绸之路》在欧洲和东南亚国家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记者收到比利时驻华使馆的邀请,参加其水利部在京举办的绿色水电开发研讨活动。由此可见,国际社会不仅密切关注全球性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表达、中国智慧,也在积极寻求和分享中国在绿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并通过政府、社会、国际组织、媒体、民间机构和个人等多渠道促进广泛合作。   四、《今日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对外报道特色   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要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需要从多个方面创新表达方式、转换表达思路、加强叙事能力建设,并时刻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又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借力主场外交,广泛宣介中国理念   在国际传播中要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生态观和全球治理观。借助中国主场外交活动和国际大型会议、交流活动,诸如“亚洲文明论坛”“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等,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力量,从生态文明视角进行深入研究,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生态文明理念。   2.运用生动故事,深入阐释中国方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政府有着丰富和广泛的实践案例,这些发展实践不仅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也具有普遍的国际借鉴意义,并且这些案例故事都与中国全方位的发展建设深度融合在一起,比如中国的脱贫攻坚中的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脱贫,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生态绿色发展,西部地区的沙漠化防治与沙产业经济创新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开放与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彰显了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发展实践。   3.通过精准传播,扩大国际朋友圈   国际专家学者、高端智库人士和生态环保领域的践行者在国际会议、论坛和交流活动中,对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积极评价都有助于国际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实际,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为此,要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在报道过程中,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争取更多的国际理解,不断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和国际传播的艺术。   注释:   ①周琳:《宁夏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今日中国》2014年第63卷第12期。   ②ZHOU LIN,Elion's Green Economy Mode Has Global Value,China Today,2015,64(09):45-46.   ③ZHOU LIN,The Green Silk Road,China Today,2019,68(05):38-41.   ④周琳,张熙:《打造可持续的绿色“命运共同体”》,《今日中国》2019年第68卷第5期。   ⑤ZHOU LIN,China and Canada Join Hands to Promote Clean Energy,China Today,2017,66(03):54-56.   ⑥ZHOU LIN,A Young Chinese Explorer’s Ambition and Action,China Today,2022,71(01):64-67.   ⑦周琳,张熙:《打造可持续的绿色“命运共同体”》,《今日中国》2019年第68卷第5期。   ⑧ZHOU LIN,Big Changes in a Small Village,China Today,2021,70(04):22-25.   (作者单位:今日中国杂志社) 责任编辑:况家家
搜索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