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标普红利ETF,(https://xueqiu.com/2478797769/109108082)
官兵/漫画
小红按:“巴菲特的这句话的核心精神,是提醒投资者(包括警醒巴菲特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理性、冷静、有主见、不盲从,而不是机械地诱导投资者去标新立异、剑走偏锋地踩踏投资节奏。”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股神巴菲特2004年说的这句话,已成为风靡中国的投资格言。不过,尽管中国的广大股民对这句格言津津乐道,但是很少有人凭借它真正在股市上赚到钱。
有例为证。深圳广播电台某档理财栏目的女主持人,自从上证指数[-3.78%]跌破2500点后,就喜欢把“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挂在嘴边,给股民听众打气,也给自己打气。这档节目,我在开车上班的路上经常收听。最近,这位女主持人在节目中曝光了自己两年来的炒股成绩单:损失惨重。尽管如此,这位女主持人仍然坚持不斩仓,理由是“大盘跌到这个份上,别人都在恐惧,所以自己恰恰应该贪婪”。每当听到这位女主持人振振有词地引用巴菲特的话时,我都禁不住地想:这位女主持人何尝不是股民听众眼里的“别人”,只要她不恐惧,股民听众如何敢贪婪?说不定她坚定鼓吹持有股票这一事实,恰恰成为股民听众不敢买入股票甚至割肉的风向标呢。
贪婪与恐惧是人性的弱点,两者在充满风险的股市体现得尤其明显。从绝对意义上讲,每一个股票投资者在每天盯盘时,都在做买入还是卖出、抑或是持币不动的思想斗争,并因此经历贪婪与恐惧的双重煎熬。从相对意义上讲,股票投资者的贪婪和恐惧在时空上与主体上是可以分离的。每一轮大盘的牛熊转换,每一支股票的价格涨跌,都在不同的投资者心中引发贪婪或恐惧的念头,从而导致多空博弈、买卖交织的复杂投资行为。巴菲特的“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正是在这一相对意义上有感而发。
在我看来,巴菲特的这句话的核心精神,是提醒投资者(包括警醒巴菲特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理性、冷静、有主见、不盲从,而不是机械地诱导投资者去标新立异、剑走偏锋地踩踏投资节奏。遗憾的是,很多人恰恰认定巴菲特就是要鼓励投资者剑走偏锋、与众不同。如果投资股票就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买、在别人贪婪的时候卖,那么,股票投资者只需要研究心理学就行了,还有什么必要研究金融学和经济学?这显然与巴菲特所信奉的价值投资理念相违背。
股市中,总有一些垃圾股毫无价值,理性的投资者避之唯恐不及,但这种“别人的恐惧”,并不能成为你“贪婪”并买进垃圾股的理由。同样,一些好股票如果真正具有高成长前景,“别人的贪婪”也不能成为你“恐惧”的理由,你也可以跟着别人一起贪婪买入,享受这些好股票在新高之后再创新高。
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人等着别人恐惧或贪婪,并以此决定自己该贪婪还是该恐惧?如果人人都这样做,把“自己”赚钱的理由建立在“别人”犯错(即没有正确地去恐惧或贪婪)的基础上,那么,股票投资者之间就互为敌人了。而这样一个充满阴谋、彼此算计,从而必然是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的股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毕竟,人类发明股市的目的,是共担融资风险、完善公司治理、实现财富共赢、成就科技创新,并最终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恐惧或贪婪,源于每个人内心的理性选择,而不是依赖于与别人心理的反向运动。惟其如此,人才能真正成其为人,也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理性投资者。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孙勇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华宝红利基金(F501029)$ $红利基金(SH5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