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运营趋势

2024-12-23 1:03:19 投资策略 缌乐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各地为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先后投入巨资修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但体育场馆建设容易,运营困难,各地面临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难题日益凸显

从国外体育场馆发展趋势和国内体育场馆运营实践及部分体育场馆运营商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未来体育场馆运营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体育场馆运营商将逐步转型为体育产业综合运营商

随着体育场馆使用率的不断提升和体育场馆运营机构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将趋于饱和,体育场馆运营商在赛事运营与市场开发等方面积累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变现并持续创造增长收益。因此,从北京、南京、无锡、常州等体育产业集团发展的路径来看,未来体育场馆运营商将逐步转型为体育产业综合运营商,走出场馆,积极拓展经营范围,承接体育赛事运营、文体活动策划、体育产业投资等相关业务,由过去单一的体育场馆运营商转型为体育产业综合运营商,甚至部分体育场馆运营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最终成功转型为体育城市运营商,助力所在城市打造体育名城。

委托管理成为体育场馆主要运营模式

从国家关于体育场馆运营改革的政策导向和体育场馆运营改革实践来看,委托管理将成为未来体育场馆的主要运营模式。首先,委托管理所包涵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可适用于不同类型体育场馆运营改革的需要; 其次,自 2019 年国务院政策提出政府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的要求以来,为落实国家政策,各地方政府对于新建的体育场馆纷纷实施委托管理,委托管理成为基层政府的首选; 第三,随着场馆经营权改革不断深化,国内已逐步形成以全国性体育场馆运营集团为龙头、地方国资公司为骨干、众多中小微体育场馆运营公司为补充的金字塔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供给市场,委托管理市场日渐成熟。因此,无论从理论探索、政策引导,还是市场发展来看,委托管理作为体育场馆经营权改革的有效模式之一,将成为未来体育场馆运营的主要模式。

体育服务综合体是体育场馆未来发展方向

体育服务综合体作为目前最新一代体育场馆,其核心特征在于功能复合与业态多元,是体育与相关业态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提供多元化、一站式体育及相关服务,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成为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生活中心,而非单一的体育中心,各业态之间亦能相互引流与相互赋能,产生 1 + 1 > 2 的共生效应。体育服务综合体顺应了当前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需求,搭建了体育与相关业态融合发展的载体与平台,契合了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关联效应强的特点,构建了较为合理的商业模式,成为当前及未来体育场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体育总局为推进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 49 个典型示范案例,体育场馆型体育服务综合体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为未来体育场馆向体育服务综合体方向发展树立了良好示范。国家鼓励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造的目的也是为了改变目前体育场馆服务功能单一的问题,希望通过功能改造,将体育场馆打造成为体育服务综合体。同时,多地出台的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文件均提出要积极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拓展体育与商业融合发展。鼓励以大型商业设施、体育服务设施为基础,打造集体育、文化、旅游、商贸、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业态融合互动、功能复合多元、运行高效集约的体育综合体”; 《江苏省体育局关于加快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年,建成 100 个以上的体育服务综合体”。由此可见,随着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与政策的大力支持,体育场馆与文化、旅游、商贸、娱乐、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将进一步增强,体育服务综合体成为未来体育场馆发展的重要方向,数量上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是国家未来支持重点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的重要着力点。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编制并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 2021—2025 年) 》提出,要制定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体育公园建设指导意见,督导各地制定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体育总局正式出台了《“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将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户外运营公共服务设施等 6 类场地设施纳入资助范围,2021年已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 20 亿元用于资助 177 个项目建设。此外,为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积极性,国家从用地、审批、运营等多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已逐步成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十分重要的供给主体。为抑制各地政府为申请大型体育场馆免低开放补助资金而建设大型体育场馆的冲动,财政部和体育总局已修订免低开放补助资金的适用范围,调整一直被诟病的体育场馆座位数的要求。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再次明确提出要补齐体育场地设施短板,一方面要研究制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的扶持政策,简化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审批流程,保障社会力量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强化示范引领效应。因此,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将成为国家未来支持重点,夯实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基础。

数字化赋能体育场馆运营效能提升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体育场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数字经济的创新应用场景,智慧体育场馆建设逐步加速,体育场馆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快推进体育场馆运营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技术规范》和《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接口规范》,要求各地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数据上传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并要做到动态、实时更新。《“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场馆设施智能化水平,鼓励各类体育场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与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的体育场馆、体育社区和体育公园。随着体育场馆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将催生出更多数字化体育场馆应用场景,数字化赋能体育场馆运营效能提升的效果将进一步凸显。

数字化赋能体育场馆运营将消除运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扩大体育场馆服务的覆盖范围与辐射 人 群,借 助 于 虚 拟 现 实 ( VR) 、增 强 现 实( AR) 、混合现实( MR) 等技术,提升群众体育服务体验,增强群众健身消费粘性,打造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消费新场景,有助于提升体育场馆客流量和运营水平。以西安奥体中心为例,其作为第 14 届全运会的主场馆,借用“5G + AI”以及 AR 等技术实现智慧安防和室内导航等功能; 管理者可对场馆各子系统及赛事活动运营状态进行全面实时把握,实现日常管理的自动化。另外,通过智慧化建设搭建场馆智慧服务平台。通过引入智能化健身设备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降低运动风险。同时,将群众运动状态数字化,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定期提供体质监测报告并开具运动处方,助推场馆服务提质升级,实现运动过程数字化、管理方式社群化,提升群众健身参与的便捷性和场馆开放的有效性。因此,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的加速,体育场馆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应用场景,将充分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赋能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

体育场馆赛后利用与绿色发展将成为重要议题

随着冬奥会、杭州亚运会、亚洲杯、世俱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运会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相继在我国举办,各地投入巨资修建的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愈发凸显,成为关注的焦点。国际奥委会于 2014 年在《奥林匹克宪章》中规定奥运会举办城市要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奥运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奥委会的重要议题,近几届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均要发布其可持续发展报告,且随着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加入《体育促进气候行动框架》,承诺大幅降低碳排放,力争实现大型赛事的“碳中和”目标,绿色体育场馆成为大型赛事的标配。2022 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均为绿色场馆,打造了第一届“碳中和”的冬奥会。国际著名体育场馆运营商 AEG 及其他一些体育场馆运营机构也开始陆续发布其可持续发展报告,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价值目标与理念。因此,在双碳目标下,体育场馆有望成为绿色低碳甚至零碳发展的典范与先行者,更加有利于其赛后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本文节选自《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2022年第3期

这个知识太重要了,请分享给朋友们看看吧,大家都会感谢你~

1 8 8 3 1 1 8 3 2 1 3

【生态体育】体育场馆园区小镇综合体投资设计运营规划,康养文旅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升级

免责声明:【生态体育】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生态体育及时更正删除!

责任编辑:

搜索
最近发表